首页 > 消费 > 详情
多家银行下架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二手”理财降温想“捡漏”不容易
时间:2021-04-12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4月12日讯(记者 潘显璇)理财产品还没到期,但急需用钱怎么办?可以救急的“理财转让专区”一度是不少投资者的优先选择。不过,记者注意到,继靠档计息存款、定期付息存款等“创新”产品被叫停后,今年以来多家银行下架了理财产品转让业务,“二手”理财降温,投资者想要“捡漏”可不容易了。

家银行停止理财转让业务

2019年前后,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都上线了理财转让业务。

这一业务的出现,让急需资金的投资者有了一个将理财产品变现的新渠道,而当时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正处于整体下行阶段,相对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大批投资者来“捡漏”,这种“转让者收益不损失,受让者获得高收益”的模式颇受追捧,部分银行的理财转让甚至还出现过“秒光”的情况。

曾经的火热光景,如今却难再觅。今年,多家银行陆续下架了理财转让业务。比如,浦发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系统升级改造,该行于2021年3月23日起,停止理财产品转让业务,该行电子渠道(App、网银)原理财转让相关入口界面将同步下架。广发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早前也公告暂停了理财转让服务。

随着此次多家银行调整理财转让业务,二手理财市场热度也随之下降。记者查询发现,虽然目前浙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几家银行的理财转让业务仍在继续,但能挑选的产品已经不多。

资管新规背景下存在风险隐患

为何多家银行会停止理财产品转让业务?

业内人士表示,实际上,资管新规之下,去刚兑成为趋势,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理财产品转让业务存在一定的隐患。

其一,是收益率的波动风险。目前产品逐渐向净值化方向转型,所以收益不再像过去一成不变,不仅会出现波动甚至极端可能还会不保证本金,因此在转让过程中,如何向客户做好充分的风险揭示很重要。

其二,是客户适当性评估的法律风险。尽管产品转让是客户单方向发起的,但在撮合过程中,银行仍然要向另一方履行适当性义务。需要判定客户是否符合被转让产品的适当性评估要求,评估过程中一旦出现风险错配,并且收益也没有达到客户的预期,会比较容易产生投诉和纠纷。

因此,从客户角度出发,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各自下架理财转让产品。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