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 详情
母爱伟大!湖南90后妈妈取骨救子
时间:2020-05-20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5月20日讯(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孙红霞 汤雪)这份母爱,让人为之动容。为了让患脊柱结核的2岁儿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90后妈妈王女士(化名)毅然决定取骨救子——从右髂骨取出长约4厘米的骨头,移植到孩子胸椎骨上,用这种特殊方式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内涵。

1岁半娃突然拒绝走路,愁坏了一家人

“宝宝,不要怕,快走到妈妈这来……”躺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的病床上,来自湘阴的王女士时常会怀念儿子昱昱(化名)扑到自己身上的场景。

昱昱1岁10个月,之前发育都很正常,6个月时能坐,7个月时能爬,1岁时能扶着行走,然后可以不依靠物体直接短距离走路。可就在今年初,昱昱突然频繁感冒、咳嗽,看上去很没精神,慢慢不再愿意走路。4月初,王女士在给昱昱洗澡时,突然发现他背部向上拱起一个包块,在亲友推荐下,她赶紧带着孩子从湘阴赶到长沙就医。期间辗转多家医院,后转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儿童结核科,确诊为“脊柱结核、肺结核”。通过详细问诊,了解到昱昱的曾祖母曾被确诊过活动性肺结核,孩子1岁时曾和老人一起共同生活,因为对此疾病不熟悉,家人没太在意隔离。

在儿童结核科经过近一个月的对症治疗,昱昱的结核情况日趋稳定,但是核磁共振提示,孩子有明显的胸椎骨质破坏,椎间隙消失,脊髓受压,随时有高位截瘫的危险,必须立即接受手术。5月6日,昱昱被转入该院脊柱外科治疗。

东拼西凑救命钱,只为撑起儿子行走天空

“科室在脊柱结核手术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10岁以下小儿脊柱结核手术还是比较特殊。”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罗为民表示,儿童脊椎结核早期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但当椎体破坏严重、脊椎已经失稳或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时,常需要手术。传统手术方式多是病灶清除加植骨手术,但可能出现脊柱稳定性差,手术后仍需戴支具和睡石膏床,脊柱后凸畸形和截瘫的发生率仍很高。“以前我们为3岁孩子做过类似手术,这次才1岁多,椎体更小、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与成人有显著差异、手术风险大,对手术团队要求极高。”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达到最佳效果,脊柱外科主任罗为民、副主任医师何友智特别邀请了儿科、传染科、麻醉科等多科会诊,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如果采用人工骨,因为孩子患病部位较大,用骨量多,不仅内置材料费用高,还可能出现排斥反应。考虑到王女士一家的经济状况,最后决定取昱昱妈妈右髂骨的骨头植入孩子体内,这样既可以减少排异性,又可以节约一大笔手术费用。

向好心人求援,帮助孩子重新站起来

5月14日上午,王女士和昱昱被同时送进了手术室,罗为民主任介绍,手术团队先从母体骨盆内右髂骨处取出一块约4公分的髂骨,随后把取出的髂骨植入孩子体内,共耗费3个多小时。手术进行得很成功,王女士被转入脊柱外科病房,昱昱当日转入儿科监护室继续治疗,于17日上午转回普通病房。

“手术比较成功,妈妈2-3个月后能完全康复,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孩子术后第2天可以进食,2周后伤口应该可以拆线,给孩子移植的骨头能否成活,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后期可能还要比较长的康复期。”罗为民主任表示。

“母体取骨其实比生孩子还痛,但只要能让孩子重新站起来,感觉妈妈做什么都愿意。”据脊柱外科主管护师孙红霞回忆说,一般人做完手术后都会睡觉休息一下,王女士取完髂骨后回病房,昱昱还没下手术,她不敢睡,一个劲地问医务人员“崽崽手术做完了吗?”当天下午4点,得知儿子手术很成功,她才感觉到自己术后的疼痛,但一谈到儿子昱昱,她的脸上立刻又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真的很感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母爱的伟大。”为了让母子俩有更好的交流,脊柱外科医务人员专门把两张病床合并在一起。今天,记者见到母子俩时,昱昱正在吃菠萝蜜,王女士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这是孩子出生后第一次吃到菠萝蜜,一直说这水果很甜。昱昱特别懂事,他不哭不闹地侧睡在病床上,睁大眼睛望着妈妈,痛的时候会低喊“妈妈”……而这个时候,王女士都会强忍着疼痛,起身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给他唱摇篮曲、讲故事,为他加油打气。

现在王女士最担心的是怕钱不够耽误了孩子治疗。他们一家是低保户,大儿子7岁,读一年级,小儿子还不到2岁,婆婆身体不好,她要带孩子无法外出工作,丈夫和公公同在外打零工,平时仅够维持温饱。为了凑齐儿子治病费用,王女士借遍了所有的亲朋好友。“孩子是我们的命根子,哪怕砸锅卖铁,我都希望他能重新站起来,能再次扑进我的怀抱!”王女士哽咽道,希望得到更多好心人的帮助。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