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科 > 详情
疫情下的春耕:他们跑出“速度与激情”
时间:2020-03-23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3月23日讯(通讯员 庹炼 记者 黄京) 一场疫情,打乱了农民春耕备耕的节奏。农资的供应、价格、配送各种问题凸显,任何环节的纰漏对于靠地耕作收入的农民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与疫情防控一样,春耕备耕也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斗。为打赢这场战斗,连日来,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和科技特派员们各显其招,在“云端”收获了全国各地的粉丝,可依旧按捺不住他们主动奔赴广阔的田野,将科技服务的探头精准嵌入到县市区春耕备耕工作中去,为稳住农业“基本盘”,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送技术——66县市区全覆盖

早在2月29日,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师生微信群里频频转发两段视频,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根据省农业农村厅早稻集中育秧实施方案,要在66个早稻生产重点县市区实施300万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充分发挥农业院校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征得学校党委和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下,院长唐文帮和院党委书记周其林录制了两段视频动员学院师生深度参与、扎实帮扶、积极应对疫情引发的农业生产问题,助力基层做好春耕备耕。

动员视频发出4个小时后,唐文帮收到了近百人报名。

“任务明确了,责任更重了。我们得克服困难从‘云端’下到‘地头’了。”唐文帮对湖南省早稻种植情况了然于心。我省双季稻占全省粮食面积将近 50%,稳面积关键在于稳早稻,稳早稻关键在于育秧。开展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是育足育好早稻用秧,确保早稻播种面积稳定的重要抓手。

惊蛰,春耕开始的日子。一场驰援保春耕的行前动员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两天之后,80名农业领域专家教授带领的调研指导组进驻全省66个县市区,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及粮食生产指导调研活动,及时将政策、信息、技术、服务送到农民手里。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早稻种植新技术,以解决因劳动力短缺不能育秧、技术缺乏不会育秧、天气太冷不想育秧、成本太高不愿育秧等问题为中心,提高农民双季稻生产积极性为目标,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育插秧专业户、种粮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和本地育秧能手,开展早稻集中育秧,稳定早稻生产面积。”唐文帮介绍说。

“密室催芽”技术和“集中育秧”方法是此次普及早稻种植的新技术,从浸种、播芽谷,到上托盘、进密室,都是流水化作业工厂造秧,出秧量可达传统育秧10多倍。

机抛秧技术是与工厂化集中育秧相衔接的。采用机抛秧技术,大田秧苗基本无返青期,有效分蘖多,成熟期比机插秧提前5-8天,有利于双季晚稻的安全和高产,产量比一般插秧高,加上每亩节省的种谷、肥料、人工,推广一亩机抛秧可净增150—200元收益。

稳产量——果蔬生产不松懈

目前,我省正处于瓜类蔬菜育苗、茄果类蔬菜定植和大棚蔬菜田间管理关键时节,抓好早春蔬菜的生产及田间管理迫在眉睫。

“我今天带来的是早熟品种兴蔬皱皮辣,适宜20—25摄氏度生长,在近期要注意保暖,可以采取覆膜等方式应对倒春寒。”3月1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带领专家团队将先进的理念、技术和种子送到田间地头,推动望城区设施蔬菜示范园春耕生产。

“蔬菜的季节性很强,错过一季,菜农就少了一茬收成,而且早春大棚蔬菜基本占收入的60%以上。”疫情下的劳动力短缺、疫情管控、交通管制等影响,导致蔬菜务工人员不能及时到位,田间管理难度和强度大幅增加,对后期蔬菜产量和市场价格影响非常大。考虑到疫情下菜农们面临的重重困难,园艺学院刘明月和黄科两位教授主动下沉到邵阳、怀化一带,深入了解菜农目前生产种植中面临的难题,实地指导当地菜农开展大棚蔬菜育苗和田间管理等。

一路上,黄科和刘明月主动加了好些个菜农的微信,以便他们以后在种植方面可以及时询问解决。

受疫情影响,蔬菜生产大省湖北省减产,从而影响全国蔬菜供应。下阶段是我省蔬菜供应淡季,也是早春蔬菜育苗生产的关键时期,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好蔬菜田间生产,保障蔬菜稳定供应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刘明月和黄科特别拟定了一份疫情期蔬菜种植技术指导意见,建议各地种植户充分利用空闲地、倒茬设施用地、果园行间等,种植鸡毛菜、油菜、小青菜等容易出苗,生长速度快的速生叶菜,尽快补充市场空缺,增加农民收入。

春华秋实,对于果树来说,春季是萌芽、抽梢、开花、坐果的重要季节,春季果树管理直接影响到当年果品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

“受疫情的影响,部分果园没有进行冬季清园,果园中病虫害基数较大。”省水果专家组组长、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邓子牛教授在永兴和宜章走访时发现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他指出,错过冬季清园是错失了一次维护果园的机会,但果农们不必太过焦虑,后期可以按照生产季节的管理进行补救,肥料少施多次,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精准用药,同样可以有效防控病虫害。

在永兴,“留树保鲜”也是邓子牛重点指导的一项技术,通过留树保鲜,延迟柑橘采收期,延长鲜果销售期,同时在疫情下也能减轻采摘、运输、贮藏等压力,有效增加果农收入。

促销售——不负农时春茶香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茶树的新芽嫩叶已迫不及待地冒出来了,茶农们的春天也开始争分夺秒。而这场疫情严重影响了茶叶销售的黄金期。疫情所导致的茶叶交易市场延期开放、茶商锐减,终端库存高,茶农营收减少等,这不争的事实让茶农们忧心忡忡。

“基于新冠病毒本身对存活环境的特殊要求,加之茶叶经历了高温加工过程,新冠病毒在茶叶产品上面是没有存在的机会。”尚在隔离期的刘仲华教授通过茶频道微信公众号发声,请广大消费者放心喝茶。

从保靖黄金村到茶乡古丈,再从沅陵官庄到常德石门,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朱海燕教授按照黄金茶、古丈毛尖、碣滩茶、石门银峰茶叶开采日期的先后顺序,沿着大湘西一路,计划用10天的时间为全国观众来做6场直播。

“一到春季,便是茶农们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忙着采茶、收茶、做茶。大家通过镜头可以看到,茶农在这里采摘鲜叶后,当天晚上要连夜加工,以确保新茶的品质。经过摊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后,嫩绿的春茶便新鲜制成了。”在直播中,朱海燕身着当地民族服饰,结合茶的文化历史、生态环境、加工工艺、品质特征、泡饮技巧等相关知识,并邀请当地杰出的制茶师,为广大网友做专业生动的直播。

“因为交通受限,不少茶企春季推出的茶旅、茶会、茶文化节等促进交易的活动都被搁置了。所以我想开“直播”——当前最潮流的传播方式,一是为那些到不了原产地的消费者做专业的推介,让他们了解湖南茶叶的真实情况。二是为当地茶农们鼓足信心。”每到一地,朱海燕都会积极与当地茶叶办对接,了解茶叶生产、销售等情况,来到加工厂或茶园中与茶农们亲切沟通聊,给以专业的指导和贴心的鼓励。

疫情难阻茶叶香,3月底,刘仲华教授将会带领湖南农业大学茶学团队前往湘西古丈参加一场特殊的“云端”开茶节,以特别的形式助力茶农迎接一个明媚的春天。

责编:吴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