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叶竹 通讯员 全乐
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关乎地球生态平衡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也是中法两国长期关注的重要领域。9月27日,中法环境月华中地区开幕式暨“寰宇万物——中法环境月联合特展”在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启动。展览位于省地质博物馆南栋一层,展期至2025年12月,免费对公众开放。
法国湖南开展生态修复、候鸟保护等多方面合作
法国驻华大使馆自2014年起举办中法环境月,目的在于普及信息、增强意识、倡导行动,并加强两国在所有环境相关领域的合作。今年,在这一跨学科活动节的框架下,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武汉法语联盟将与其中法合作伙伴在今年秋季于武汉、南昌和长沙联合举办13场展览与讲座等活动。
此次展览通过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方式,直观呈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意义,期待展览能唤起更多人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与守护意识。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副领事罗冉介绍,近年来法国开发署参与了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常德毛里湖候鸟保护的相关工作。“法国和湖南在环境保护领域开展了非常丰富的合作项目。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的中央卢瓦尔河谷大区和湖南是友好省份关系,合作开展了关于湖南矿区对于水体的影响、减缓的研究和技术示范。这个项目的中方合作伙伴中有亚欧水资源研究和利用中心,包括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法方则结合了图尔大学、法国地质调查局。除此之外,包括威利雅环境、苏伊士水务等法国企业,也把他们在湘江的污水处理方面的一些经验、技术带到了法国本土。”
同时,罗冉还提到:“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像电影《阿凡达》取景地——张家界这样非常优秀的绿色自然资源。当时这部电影名扬海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特别是法国游客来到湖南观光。所以,我也对于未来法国和湖南省,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多层次展示、吸引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本次展览由中国地质博物馆、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指导,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法国文化中心、国家自然博物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特别支持。展览聚焦 “生物多样性” 这一全球议题,通过 “全球视野—中国故事—湖南特色”三大篇章,构建起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生态叙事体系。其中,“湖南特色”篇章聚焦了湖南野生动植物资源类型与分布,通过展现麋鹿、中华秋沙鸭、冷杉、银杉等代表性物种的现今生存场景,直观呈现湖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务实实践与鲜活成果。
湖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定桥表示,中法环境月走进湖南三年来,已成为两国生态保护理念与绿色发展路径深度对话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湖南在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行,愿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协作,持续拓展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启动仪式现场,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与芒果TV、支付宝分别签署科学教育合作协议,未来将携手探索“科技+文旅”的新路径。随后,现场嘉宾代表共同宣读《生物多样性保护倡议书》,为凝聚社会各界生态保护共识注入行动力量。
省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立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希望广大游客和参观群众可以通过本次活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并且转化为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同时,我们也期待通过这次合作交流的办展方式,来进一步加深中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相关文化交流与合作。”
责编:叶竹
一审:叶竹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