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详情
构建中国公益新图景!2025企业家/企业捐赠趋势报告发布,解码3000亿捐赠背后的文明密码
时间:2025-09-17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9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龚化) 9月16日,由公益时报社主办的《2025中国公益时刻——企业家/企业捐赠趋势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以数据为轴、案例为鉴,全景扫描中国企业家和企业的公益实践。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博士,东润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孔东梅,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周冰,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轶凡,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丽君,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徐中平,公益时报社社长赵冠军等出席本次活动。发布会上,由中央和国家机关退休干部组成的银杏合唱团带来公益表演。

从乡村振兴的田间地头到人工智能的创新实验室,从应急救灾的生死时速到文化传承的千年古卷,这场以“弘毅笃行,起而行之”为主题的活动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的回望,更是一场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益慈善力量如何重构社会价值的深度思辨。

基调:坚守舆论一线旗帜鲜明地扬善

“新修改的慈善法施行一周年以来,蕴藏在社会中的公益慈善正能量被进一步激发,越来越多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投身到公益慈善事业中。”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致辞。

陈存根在致辞中指出,公益时报通过持续对企业家和企业的捐赠数据进行统计,客观呈现了企业家和企业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和贡献,进一步弘扬了企业家精神。本次会议的举办,再次面向社会梳理并呈现企业捐赠数据,分享公益慈善情怀,必将推动更多企业家和企业不断提升理想境界,厚植家国情怀,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陈存根表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将继续支持公益时报旗帜鲜明地扬善,守望公众利益。同时,也将继续倡导各界秉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运用社工、完善服务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工作整合资源、助人自助的专业优势,满足企业公益和社会服务差异化、多元化、专业性的需求,不断提升慈善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公益服务的社会效能,助力广大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土更好地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赵冠军表示,“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将新闻舆论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认识和把握,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他提到,这是一个追求更加公平的时代,理性之光与真实价值正在重塑发展坐标。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如何发掘新的增长、激发新的活力,促进合作,相信早已成为各界的共识。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企业家与企业捐赠进行记录与趋势研究的价值有了进一步展现。赵冠军介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相较于其他媒体和组织的公益倡导行动,我们于2004年首创中国慈善榜,坚持旗帜鲜明地扬善,以坚实数据作为“编年史”,展现企业家精神的时代特征——“创新精神、冒险意识与社会责任”,“企业家和企业既是时代发展的推动者,又是文明进程的参与者;既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同时也在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社会叙事”。

趋势:解码3000亿捐赠背后的文明密码

为进一步展现企业公益创新实践,彰显企业家责任担当,弘扬慈善文化,传播公益理念,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2025中国公益时刻——企业家/企业捐赠趋势报告》正式发布。

公益时报社社长赵冠军致辞。

自2004年开始,公益时报每年编制中国慈善榜和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详细记录、全方位展现企业家和企业通过大额捐赠作出的社会贡献。二十一年来,中国慈善榜已经记录了3579位企业家、13180家企业的公益数据,收录捐赠总金额超过3382亿元。报告重点披露了过去一年227位企业家、1182家企业合计近300亿元的捐赠数据和分析。

报告强调,这份爱心清单是企业家和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有力体现,可以从中解码出企业家与企业构筑的公益文明密码:

企业家和企业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始终是企业公益关注的主要领域。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更是成为焦点。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他们的支持下乡村发展具备了内生动力。落实两山理念,无论是产业链减碳,还是植树造林,他们从不落于人后。每遇突发灾害,他们捐赠的资金和物资总是第一时间抵达。

企业家和企业努力让社会充满活力。在一、二、三次分配中,他们通过市场和公益的双重手段,让财富在社会中流动。在社会治理中,他们立足社区,提供资源,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他们通过组织和技术的参与,让员工和各类人群在交流与服务中融为一体。

企业家和企业持续为公众提供希望。在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将目标对准一个个具体的人,以慈善捐赠和公益项目力所能及地解决问题,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企业家的捐赠行为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趋势:

他们富有创新意识,从数字公益到AI赋能,他们将创新工具引入公益领域,推动形成了互联网慈善的中国样本;他们走在时代前沿,从互联网教学资源的提供到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他们的探索总是领先于社会变迁;他们注重长期价值,创办研究型大学,重金奖励科学家,大力支持基础研究,他们不求一时一地之功。

热词:以关键议题绘就中国公益光谱

捐赠的背后,除了具体的金额,还有一个个具象的议题,正在行动中绘制出中国公益光谱。

自1970年开始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英皇集团主席杨受成以“持续”为关键词分享。“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在他看来,持续且系统的大额捐赠,不仅仅是企业家及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回应社会需求的一种体现,更是链接更多捐赠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受益群体等社会各方力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秉持着“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这一理念,宁夏宝丰集团董事长、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全国十大慈善家”党彦宝以6亿元年度捐赠额连续11年位列慈善榜单前列,被誉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常青树”——持续11年累计奖励资助43.08万名青年学子,捐助50.38亿元。

作为河仁慈善基金会创会人、捐赠人,曹德旺以“股捐”为关键词,多年来用智慧链接长远,通过股权捐赠为公益注入“源头活水”,以股权为纽带,投入股权式慈善,以教育为根基,构建起跨越代际的慈善生态,这份创新与坚持,让他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当之无愧的“常青树”。

关注基层与青年发展的杨政龙以“新锐”为关键词,展现出慈善“新锐”力量让公益更具活力、更贴近时代的现象级特征。

常年参与公益项目的知名演员刘雅瑟以“影响力”为关键词分享,“未来我会更加有使命感,不忘初心,继续用我自己微薄之力去帮助身边更多的人,也会呼吁更多人同我一起加入公益事业”。

而“她力量”这个关键词则由孔东梅与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柳莺、北京京妍公益基金会创始人宋妍、深圳美丽魔方健康投资集团董事长陈琼共同分享。

此外,众多爱心企业、慈善组织也作为关键词的共创者与代表共同见证了过去一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稳步发展。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踏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值得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文体、科技、医疗”关键词的代表上台并发表感言。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九阳股份有限公司、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劲霸集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作为“乡村、应急救灾、一老一小”关键词的代表上台并发表感言。

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洪锽淮分享了企业全资捐建家乡小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公益实践。他表示,劲霸始终将慈善视为“投资未来与希望”,迄今累计捐赠超6亿元。近年来,企业将公益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与文化传承,通过可持续环保产品系列、持续登陆国际时装周等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善意商业”与可持续发展并行。

河仁慈善基金会、宁夏燕宝慈善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河北新奥公益慈善基金会、北京汇丰公益基金会、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长江商学院、深圳国际公益学院、红十字国际学院等机构作为“赋能、创新、坚守”关键词的代表上台并发表感言。

对话:思想激荡中的公益进化论

除了发布“她力量”这个关键词,分享者还围绕“女性公益慈善议题”展开对话。

“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公益慈善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孔东梅看来,慈善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给予,更重要的是激发系统性的行动与改变。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共情和韧性,更能够在公益实践中更好地沟通协作、找到更贴合输出者需求的新路径,唤醒她们内心的力量,从而走向更加自主有尊严的人生。

柳莺认为,女性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而这种力量来自内心的爱。她谈道,作为来自医疗救助领域专注帮助患者的公益机构,希望全社会能够系统性地关注女性的隐性困境,通过制度赋能、科技赋能等方式,关注关爱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女性群体。

宋妍则基于自身的公益经历总结了女性公益的四个优势:共情、关系、细节和可持续性。她分享道,其所发起的基金会里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女性。这些女性公益人会深入走访边远地区,与受益人开展深度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开展细致的公益救助工作。

“在开展公益帮扶包括助残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善于发现受助者的特长和优势,进而更好做到‘授人以渔’,帮助大家行动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我觉得,只有发挥受助者的特长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陈琼认为,女性独特的行动性和细腻性会使其将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企业责任之道”圆桌对话中,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陈红珊介绍,学院成立的初衷是希望能够激励更多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让更多企业家成为慈善家。“学院有很多校友需要资源,需要被看见,也希望对社会做出贡献。我们希望通过学院提供的能力建设给相关企业赋能,激励更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表示,“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中,要想做好公益必须充分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还要在比较聚焦的领域持续发力,我们希望和众多公益伙伴一起,把事情做大、把面铺广,这才是有效的公益方式。”

同样从企业视角出发,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司达认为,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核心点。在企业层面,“共享式发展”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双向的价值循环体系。

责编:苏亮

一审:袁欣

二审:龚化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