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停车难”已成为困扰不少市民出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长沙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403万辆,截至2024年底,全市泊位总数281.2万个。停车泊位按照一车一位计算,城区停车位存在一定缺口。
更省空间的立体车库,曾被视为解决停车难的方案之一。不过,近来,立体车库常常不好用,被人诟病“停不进去又出不来”,其“便民”属性大打折扣。9月4日,记者将走访长沙市城区立体停车库进行走访了解。
“真的很窄”,部分车主对立体车库避而远之
“在老城区建立体车库本意是好的,但是太窄了……”9月3日上午,长沙市民吴女士正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找车位,辗转来到了立体车库旁。然而,把车停在车库前却久久不敢尝试。“原来的车子可以进去,现在这台新车我有点不敢停。”吴女士如是说。
记者查询发现,以长沙市五一商圈为圆点,方圆1公里内有多个立体车库,分别设置在商圈、医院及写字楼周边,立体车库本应是缓解停车压力的重要力量,如今却成了不少车主眼中的“麻烦地”。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运营了近十年的立体车库为例,9月3日上午10时至11时之间,记者看到,入口处有数十台车辆减速犹豫,有的车主探头观察片刻后,直接打方向盘绕道而行,仅有少数车辆小心翼翼地驶入。“每次来这附近办事,我宁愿多绕几公里找地面车位,也不想进这个立体车库。”车主刘先生摇头直言。刘先生驾驶的是一辆中型大SUV,车身宽度接近1.9米,当车辆缓缓驶入升降平台时,两侧与挡板的距离已经不足10厘米。
医院立体车库保安向记者透露,这样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不少车主对立体车库避而远之,主要是因为车位宽度狭窄、高度不足。”他告诉记者,“车库有些年头了,当年设计时参考的是十年前的车型尺寸,现在不一样了,SUV、新能源车型越来越多,体型比以前大了不少,我们这的车位根本容不下。”他指着车库的规格标识介绍,这里的标准车位宽度仅1.95米,高度2米,而现在很多家用车的宽度都超过1.8米,部分新能源SUV的高度甚至接近2.1米。
当下的一个变化是,人们越来越喜欢购买SUV。中国SUV的销量在2020年首次超过轿车,成为销量第一的乘用车车型。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销售1090万辆,其中SUV为536万辆,占了一半。车长在4600-4900毫米的中型SUV销量167万辆,增速13.9%。
新能源车“卡”在立体车库?厂商:正在调整并完善
记者随后走访了长沙市几处立体车库,发现停车位狭窄的类似问题普遍存在,且不少车库的通道转角较急,墙壁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剐蹭痕迹。而如今,随着SUV车型普及、新能源汽车尺寸增大,这样的空间设计显然难以适配。即便在商场、医院、车站等人流密集、车位需求旺盛的场所,这些立体车库的大量车位也因空间受限处于闲置状态。
为何新能源车在立体车库频频“遇阻”?深圳怡丰科技有限公司的姜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关键:“我们收到不少用户反馈,新能源车停车费劲的问题集中在大型SUV上。目前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600万辆,其中三分之一都是这类大型车型,它们的车身宽度、高度普遍比传统燃油车更突出,传统立体车库的设计标准自然难以满足。”
他解释说,传统立体车库的设计标准多基于燃油车制定,而新能源汽车为了容纳电池组,车身往往更宽,高度也更高,部分车型还带有行李架、充电桩等外部装置,进一步增加了停车难度。
面对这一现状,立体车库制造商已开始行动。姜挺表示:“我们已经针对性地调整了设计方案,现在新推出的立体车库,例如上海市曙光医院的立体车库,车库内的车位宽度和高度都进行了加宽加高处理,足以容纳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大型新能源SUV。”他们介绍,若想增加容车尺寸,有一定难度,需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结构情况单独研判,改造成本按单车位计算也是从几百元到万元不等。
姜挺表示,除了制造商的改进,对于现有老旧立体车库,也需通过合理改造提升适配性。比如,增加车位宽度和高度、升级控制系统、优化操作流程等。
责编:李致远
一审:李致远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