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炊烟在村口缓缓升起,像一条温柔的丝带,将岁月打了个结。站在老屋门前,斜阳洒在青石板路上,脚步声轻轻踩在时光的褶皱里,回音悠悠。我回来了,回到那个梦中千百次浮现的故乡。
小时候,村里总有一口老井。那井口长满了青苔,水清冽甘甜,是母亲每天挑水做饭的源头。夏日黄昏,我们围在井边,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说那个下南洋打拼的三爷,说那个年轻时风华绝代的村姑,如今都已老去,连模样都渐渐模糊,但他们的名字,却像藤蔓一样缠绕在我的记忆中。村头的那棵槐树依然挺立,仿佛守着这一方旧梦不肯醒来。
走在田埂上,空气中有泥土的芬芳。蝉鸣从树梢里传来,一如我儿时光着脚丫追蝴蝶的笑声。那时,风吹稻浪,一片金黄,爷爷会躬身插秧,奶奶在田边烧火煮饭。炊烟袅袅升起时,我最爱拿着一块煎饼撒上糖,跑回稻田给他们送去,换来一声宠溺的“乖娃娃”。那样的日子,简单,却极其踏实。
村里的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青砖斑驳,屋檐低垂。但每一扇窗后,都藏着一个故事。一户人家门口悬着风铃,是出嫁女儿留给年迈双亲的念想;另一家的墙上画着儿时涂鸦,那是兄妹俩共同的童年。时间没有带走这些记忆,它们像屋檐下的雨珠,悄悄滴进心头,一点一滴,清澈动人。
我离开故乡多年,见过高楼林立的城市,也穿梭在霓虹闪烁的人海中。可心里总有个地方静悄悄地守着我,那是黄昏时分那一缕熟悉的炊烟。它不像都市的烟尘那样呛人,而是温柔的、带着米饭香和人情味的。每当思念泛起,我就仿佛回到了那个灶火跳跃的厨房,看见母亲额头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着微光。
乡愁是什么?是一碗热汤里母亲偷偷加的葱花,是夜里狗吠声中传来的乡音,是父亲送我出门时没说出口的叮嘱,也是那缕不肯散去的炊烟。它无声,却在心底燃烧;它无形,却能在不经意间将人带回最初的地方。
如今的我,常常在城市的高楼下仰望,看不到星星,也嗅不到泥土气息。我开始明白,所谓“乡土”,不仅仅是一片土地,而是一种生活的温度,是童年里不经意的回眸,是长大后反复咀嚼的记忆。而那缕炊烟,就是连接我与过去的纽带,是我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愁。
那年秋天,我再次回到故乡,站在老屋门前,远远看见烟从厨房里升起,我仿佛听见了童年的脚步声,一声声,踏回了我的心里。风轻轻吹过,带来了稻香,也带来了我眼角不自觉滑落的泪。
那一缕炊烟里的,不止是饭菜的香,更是我此生不愿忘却的根与魂。(文/蒋珍)
责编:吴岱霞
一审:罗灵芝
二审: 何尚武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