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 详情
胜利号角的回响:全国红色讲解员大赛以创新表达激活“红色基因”
时间:2025-07-29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宋科铖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宋科铖

7月2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圆满落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军队系统的175名选手参赛,历经多轮精彩角逐,最终评出“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各10名。这场以“胜利号角的回响”为主题的红色品牌赛事,不仅是一次讲解技艺的巅峰对决,更成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鲜活课堂与创新典范。


创新表达:让历史“活”起来的破壁实验​

初赛现场,17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同台竞技。四平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璐用口琴奏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这是杨靖宇将军在林海雪原战斗时鼓舞抗联战士的战歌;四川选手杨俊逸手持快板,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化作铿锵节奏;湖南讲解员苏卓则用长沙评弹唱出《血染的“进行曲”》……多语态讲解、情景剧、舞蹈诗画等创新形式轮番登场,打破了传统讲解的边界。

“讲解不再是历史的复读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张静静表示,赛前江苏对选手进行了播音、表演、党史研究的跨界培训,要求每个故事必须找到“新时代的共振点”。

为了让红色故事真正“活”出展板,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志愿讲解员金雪剑成了展厅里的“演员”,用年轻人的方式还原曾经的历史场景,不管是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激昂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还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欢呼:“咱们内蒙古的铀矿,可是藏着给原子弹喂粮食的宝贝!”他都能自如切换角色。

来自河北的讲解员陈双,以抗战时期的报纸报道《王家川没有死》为引子,讲述抗战英雄王家川战场牺牲,其弟及青年们冒名参军,铸就团结力量传奇。

以赛促学:深挖红色富矿的勘探行动​

“湖南赛区初赛的5个故事中,4个是新近挖掘的史料。”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的梁利平介绍,为备战大赛,湖南的讲解员们深入档案馆、走访老兵、踏勘遗址,将尘封的记忆转化为时代叙事。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韩琦为考证一段1942年南下抗战史实,查阅300余份电报底稿,讲稿修改达32次。

这种“深挖”已成全国浪潮。

福建赛区要求选手围绕第一批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重构故事;辽宁赛区聚焦东北抗联精神,挖掘出15个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上海赛区140余件参赛作品中,近半数聚焦抗战中的普通人——接线员、护士、译电员,让宏大历史有了血肉温度……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讲解员付芸介绍:“参与这场高规格的比赛,与来自全国的优秀同行交流切磋,不仅提升了业务水平,更经受了一次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每一件展品、每一位英雄的故事,都在提醒我们担起肩上的责任,保护好历史的见证,讲好那些在危难时刻发生的故事,让红色记忆跨越时空,激发每一位倾听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

青春力量:红色基因的“跨代传递”​

决赛晋级名单揭示出传承的新图景:专业组30名选手中,“90后”占比超七成,军队系统的陈鹏、赵楠以数字化手段重现经典战役;志愿组20人涵盖小学生、大学生、教师、公务员,青海10岁学生赵若妤用童声讲述“红军镌刻信仰”的故事,新疆干部何若楠讲述新疆群众踊跃参与抗战的故事。

在赛场上不仅看到了“90后”的身影,同样看到了“00后”甚至是“10后”的身影。

来自海南史志馆的刘雨明是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她一登台,便引起全场关注。初赛现场,她讲述了《妈妈未归,英雄永生》的故事。“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红色故事永远流传下去。”刘雨明说。

“00后”参赛者、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沈子林说:“作为一名红色故事讲解员,我要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让胜利的号角在新时代高亢嘹亮。

如今,青少年正从“听故事”变成了“讲故事”。

​全国联动:筑牢精神根基的“超级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构建起了一条从地方选拔到全国竞技的阶梯式成长链。

福建自2月启动省赛,通过初赛“本土故事”、决赛“精神谱系”的双层筛选培育人才;临沂市“红动沂蒙”大赛征集300件作品;重庆赛区引入党史专家与播音导师“靶向”培训;辽宁以“以赛代训”机制培训60名基层讲解员,为红色旅游注入专业力量……

为延伸大赛成果,让红色故事的影响力持续释放,7月25—27日,部分优秀讲解员代表还走进机关、文博场馆和红色景区等,开展了四场宣讲活动,让红色故事走出赛场、走向基层、走进大众,真正实现“让红色故事活起来、红色精神传下去”。

责编:宋科铖

一审:宋科铖

二审:丁鹏志

三审:彭治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