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 详情
你好,树先生|王船山门前种柏抗“唯心”!300余年古树如今郁郁葱葱
时间:2024-08-15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 通讯员 宋科铖

走进衡阳县王船山故居的湘西草堂,游客最先关注的必是门前矗立的两棵柏树。它们笔直挺拔,撑起了湘西草堂的气势与风貌。湘南民居常说“房前不栽柏”,为什么船山先生,会在家门口亲手种下这两棵古柏呢?8月15日,记者来到王船山故居进行了探访。

船山故居古柏。曾冠霖 摄

300余年的古柏,是王船山和儿子亲手种植

走进王船山故居,草堂门口两棵300余年的柏树尽显古朴。一棵高约16米,一棵高约13米,一人即可环抱树干。两棵主干上少有蔓延出的枝丫,树皮坑坑洼洼,纹理间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但其挺拔的身姿丝毫却愈显生命力的顽强。据传,这两棵柏树是王船山曾经隐居于此时,和他的儿子一起种下。

湘南民居在建房有“房前不栽柏,屋后不栽柳”的习俗,柏树亦有着“坟头树”的称号,被种在门前常被视为有“一穷二白”的寓意。门前栽种柏树忌讳如此之多,为何王船山仍选择了将柏树种在门前?

“在这里种下两棵柏树,是为了体现王船山自己的学术思想。”王船山故居导游宋思思介绍,王船山,即王夫之,是中国明清之际“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他是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哲学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本体论。

用房前栽柏,抗击当时“唯心主义”

“面对‘房前不栽柏,屋后不栽柳’的唯心说法,王船山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在屋前种上两棵柏树,就是王船山贯彻自己的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宋思思说。

宋思思告诉记者:“王船山逝世之前,还向他的后代立下遗嘱,任何人逝世之后,只允许烧几丁纸钱,其余的做道场、烧纸屋等所有迷信活动一律禁止。他的后人到今天还遵循着这个遗嘱。”

但在一些文人专家口中,在门前种下柏树还有另一层寓意。结合草堂内王船山亲手题写的堂联“七尺从天乞活埋”,晚年王船山抗清无果,失意地来到这里隐居,未能救国让王船山哀莫大于心死,于是将“湘西草堂”视作了自己的坟墓,只剩一副躯壳行走人间。

王船山故居管理处的主任黄昭亮介绍:“早年,附近的乡亲都说王船山先生是文曲星下凡,都有摘下树枝插在门口避邪的习惯。一代一代过去,树上留下的那么多小坑小疤,都是乡亲们借柏树对先生致以敬意的表现。”

300多年来,两棵古柏风雨相伴,默默厮守着草堂,见证人间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柏树树龄已高,乡亲们也停止了折枝的行为,由衡阳市林业局每季度来巡视养护。“两棵柏树如同王船山先生传世的精神,还将为我们树立更长的时间。”黄昭亮说。

责编:苏亮

一审:曾冠霖

二审:丁鹏志

三审:张军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