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6楼深读周刊 > 详情
如何为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铺路搭桥,教育专家有话说
时间:2024-04-21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从小挖掘孩子的创新潜质至关重要。2011年以来,我国实施了高校科技营英才计划、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优培项目,并指导地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

今年3月,《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中强调,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培养机制。

由此可见,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然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任务。如何看待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 

(湖南湘江新区金海学校学生在物理课上进行牵引力的实验操作。)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具有创新潜质

近日,多所高校接连发布2024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向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提供破格入围资格,引起不少家长的关注,甚至有不少家长开始为孩子谋划“走‘拔尖创新人才’之路,用奥赛敲开名校大门”。

“对待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家长不能盯着功利的升学,而需要从长远规划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湖南湘江新区金海学校副校长盛慧聪认为,培养孩子就应该找到孩子真正的内驱点,找到他们的优势科目,从而对一些特别有天赋的孩子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的优势最大化。

盛慧聪表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是要尽力展现孩子个人的潜能,让他更好地绽放。这样,才能让孩子去做更好的自己,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如何才能发现孩子的创新潜质呢?

“在寻找有创新潜质的孩子时,我需要看孩子的学习习惯、动手能力、专注能力、科普阅读、记忆能力。如果孩子在这些方面比较优秀的话,我认为这个孩子是有一定潜质的。”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天顶校区副校长王健宇表示,如果用一纸试卷、一把尺子去衡量低年级的孩子是否具有创新潜质不太科学,因此,在他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时,并不会依据于试卷成绩,而一定要和学生进行交流。

王健宇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些方面特别感兴趣,一定要先仔细观察,并和老师进行沟通,“兴趣和目标是指导孩子走得更远的支柱。”

据悉,为了早期发现有创新潜质的孩子,王健宇和他的团队只要遇到了优秀的孩子,便会为其进行规划,并进行早期“导师制”的公益培养,为孩子们科普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的内容。

早期培养要让“拔尖”成为“普育”

知识虽然掌握得好,但没有变成学生真正的思考能力,就是没有进行高阶学习的结果。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谢永红认为,以考试和升学为目标的教学、训练和评价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拔尖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同于精英教育,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而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其面向未来所必备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小学校长龙胜也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要从“拔尖”走向“普育”,在整体提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拔尖;拔尖创新人才不等同于天才,要从基于智商和成绩的选拔走向能力、兴趣与人格的培养;要注重“儿童天赋、真实问题、专业教练”三要素的汇聚,为我省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新路径。

然而,记者发现,目前,大中小学段出现育人链条脱节、家校社资源分散且缺乏协同等一些问题,如何突破?

“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青少年时期,早发现、早选拔、早培养学有余力的学生,形成全链条、衔接贯通的培养机制。”谢永红说,在青少年时期,对有天赋、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开辟通道,做好因材施教。学校应该向内挖潜,立足校本,开展早期培养;向下衔接,打破学段限制,开展前置培养;向上对接,联合高等院校,开展贯通培养;向外连接,整合家校社资源,开展协同培养。

谢永红建议,要以基础课程夯实文化基础,以拓展课程推进社会参与,以卓越课程促进自主发展。卓越课程应涵盖学科奥赛、科创教育、先修衔接、艺体专长、人文精修、国际理解等课程门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做好科教加法,优化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使其成为提升科学素养的肥沃土壤;搭建论坛讲堂、科创体验、野外科考等多元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茁壮成长铺路搭桥;开展联学、联培、联赛、联研等前置培养,破解小初高衔接与学苗选拔难题。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靠“重点班”

教育部印发通知,对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作出部署,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对照中小学招生入学“十项严禁”规定,针对招生入学重点环节,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全面排查,坚决纠正各类违规行为,确保全覆盖、无遗漏。其中特别强调,要全面排查中小学重点班、快慢班。

那么,一边是消除“快慢班”,一边又是要提早发现“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该如何平衡呢? 

在王健宇看来,这两点并不冲突。他告诉记者,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天顶校区,科技创新处会根据培养方案向学校老师发出邀约,邀请他们力争做一名学生的伯乐,“比如,班主任发现某个学生在数学或者物理方面非常优秀,便可以推荐给科技创新处,再由科技创新处教师对其进行甄别、规划,但是这个孩子的通识教育还是跟着行政班级学习,完成国家基本课程。”王健宇告诉记者,该校的拔尖创新人才都分散到各个行政班级,在学有余力之时,通过课外“导师制”进行创新培养。

的确,拔尖创新人并不是个别人的事,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某种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而“快慢班”的分班让学生享受不到均等的教育。取消“快慢班”不仅可以让孩子的学习节奏放慢下来,让好学生慢慢地消化,让普通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

有教育专家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是靠“重点班”和“超前学习”。事实上,各行业的领军人物,往往并非中小学阶段的“学霸”。对某件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并长期痴迷于某个领域且具有批判性思维,才是他们的共性。如果本着“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思想,对孩子进行超前、高速教育,会让很多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年、缺乏情商和交往能力。“要鼓励孩子探究知识的起源,学会问‘为什么’,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反复训练,更不要教导任何快速成功的诀窍。”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