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科 > 详情
他们设计的桥梁模型不负“重”望!这个全国比赛既拼创意更拼“工匠精神”
时间:2023-10-30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京 刘镇东 通讯员 彭怡峰 彭安银)一个不到100克的竹材料制作的桥梁模型,要在5分钟之内确保4辆加起来重达24千克的车辆模型平稳通过,而且还要保证桥梁结构安全不变形——这是10月29日,记者在“北投杯”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总决赛现场看到的情景。这场备受全国大学生关注的赛事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环境与土木水利学部指导,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主办,长沙理工大学承办,共吸引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分区赛的581所高校、1465支参赛队伍、4000多名选手参加。最终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118所高校119支精英队伍现场较量,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高校参赛面最广、参赛师生最多的比赛。

下午3点,是比赛最具观赏性和挑战性的“现场模型加载”环节。只见选手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车辆模型通过两跨四车道桥梁模型,直到顺利通过时才长吁一口气,恍若真的置身在桥梁安全测试的现场。凭借出色的设计、团队间的默契配合,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大三学生郭令波和团队获得了本次大赛的一等奖,这也是长沙理工大学在此项高水平赛事中连续九届获得全国一等奖。“在3个半月的备赛过程中,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多次设计和实验,终于拿到了奖项,挺不容易的。”郭令波说,在一番调研探讨之后,他们最终选定了设计一个两榀构架的桥梁,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桥梁模型重量。在比赛时,他们还进行了材料处理、拼装等分工,以确保16.5个小时内能顺利完成赛项。不过比起比赛成绩,他更看重这次备赛中的实践积累。“以前对桥梁的结构认知可能都是在理论阶段,但这一次比赛实实在在地进行了实践和操作,特别是安全性能方面的考核和探索,会让我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更加关注。”

作为本届比赛命题组的专家,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付果介绍,命题灵感源自湖南长沙发生的一次桥墩船撞事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赛题中创新性加入部分待定参数,参赛团队需通过抽签确定设计参数,现场分析计算并确定制作方案,使得赛制具有更大悬念和挑战性。”他表示,相较于往届采用砝码静态加载、滚动钢珠模拟动态加载的方式,本届比赛首次采用3D打印制作的多辆联排车移动加载,极大地增添了赛事的观赏性。“比赛全方位考察了参赛选手在材料、结构、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些都将对未来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特别是‘工匠精神’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据悉,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已成为中国土木工程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学生创新竞赛,更成为全国高校大学生展现能力的平台,为今后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比赛也吸引了全国多所高校和多个企业到现场观摩学习甚至是“抢人”,而大部分从赛事走出来的优秀选手,也都迅速成长为业内的翘楚精英。

责编:苏亮

一审:刘镇东

二审:黄京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