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详情
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三个时代遗存叠压,让人一窥古人的生活状态
时间:2019-12-03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12月3日讯(记者 吴岱霞)站在同一个地点,几百年时间在眼前流淌而过是怎样的感受?3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称在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发现宋元代的寺庙、清代流寇山寨遗存、晚清民国造纸遗存。三个时代的遗存叠压在一起,让人清楚的看到他们生活的状态。

为配合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建设,2015年8月至9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所涉及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勘探,大湖坪遗址正好位于水库范围内,调查中发现了石挡墙、神像、柱础、舂臼、房屋、储水石槽等不同类型的遗迹和遗物,经过初步分析,判断这里存在着制作竹纸、宗教建筑等不同性质的遗存。2019年8月开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平江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大湖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考古共发现宋元、明两个阶段的福寿寺寺庙基址,清代流寇山寨遗存、晚清民国造纸遗存。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江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杨宁波介绍,整个发掘目前已揭露出宋元、明两个阶段的寺庙基址。杨宁波说:“通过对文献的研究,这座寺庙由从江西迁往此处定居的陈姓家族修建。”

宋元建筑基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福寿寺明代格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宋元建筑基址目前揭露出的遗迹包括大殿房基、厢房房基、水池。如何判断寺庙是宋元时期的呢?杨宁波介绍,因为在宋元建筑基址及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湖南本地生产的青白瓷。福石山寺庙遗址宋元遗迹的发现证明这座寺庙始建于南宋时期。而家谱、方志和考古发掘结果相吻合。

到明代初陈姓家族在宋元基址之上重修了寺庙。遗址北部的高台上发现五尊石像,据当地人回忆,二十年前石像的位置在寺庙正前方,后来因旅游开发被转移到如今的高台上。从石像的风格来看,应当是福寿山寺明代重修时制作的神像。

杨宁波介绍:“在综合了各方因素之后,我们认为这是一处佛道兼容的寺庙。这一寺庙最初兴建的时候就是为了迎合民间信仰的世俗化,并没有严格区分道教和佛教。福寿山大湖坪遗址无疑属于中国佛教中的‘民众佛教’,平江县志中记载寺庙的始建者为‘陈姓’,除此之外并无寺庙与官方的关联,因而这座寺庙在出现之初就带有浓厚的民间性。”

杨宁波介绍,寺庙荒废之后,这里一度被流寇占据。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寺庙遗存的北部,局部叠压于寺庙遗存之上,是在寺庙被毁之后构建的防御设施。呈阶梯状,已发现约7层,均就地取材。同治平江县志载:“……土人尝结寨其上,雍正初,流寇白二啸聚山中,既平,乃设塘汛以营兵戍之。”遗址寺庙遗存北部发现的挡墙应当就是清初土人修建的防御工事。

清初山寨遗存远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杨宁波介绍,到了晚清至民国时期,又一群人来到这里定居,他们用山前的溪水、山边的竹林开始造纸。在寺庙遗址旁边有一组建筑和沤竹池。根据房屋内的遗迹和遗物,可以大致区分出舂屋、天井、储藏屋、厨房、厕所以及用于生活起居的房屋等。沤竹池有六个,分为圆形和长方形两类。

沤竹池(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沤竹池

舂屋、厨房以及用于生活起居的房屋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考古人员在福寿山周围初步调查走访,得知这类池子应为当时造纸的相关遗迹,俗称“沤麻”。这种传统工艺在当地一直在数十年前仍可见到,许多当地百姓都曾有过制作粗纸的经历和经验。手工造纸是以山里的楠竹为原料,须经十几道手工程序,而沤麻只是制作纸张中的一道工序。

那为何在福寿山这高山深谷之中会发现制竹纸的遗迹呢?大湖坪遗址所处的区域盛产竹子,且地形落差大,旁临九龙溪,石材随处可见,造纸所需条件备至,在这里发现造纸作坊遗迹也就不足为奇了。福寿山晚清民国造纸遗存为了解这一时期南方的造纸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