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11月22日讯(通讯员 龙喜平 何思熙 全媒体记者 杨斯涵 黄京) “专业设置紧跟产业,专业群紧盯产业链,学院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强省会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作为湖南信息技术人才的“黄埔军校”,湖南信息职院紧跟长沙产业发展步伐,顺应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趋势,主动对接数字经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需求,打造深度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特色专业集群、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高效有序治理体系与信息特色品牌。在“专业群遇上产业链”、“打造‘三教改革’新样本”的湘信故事里,一张张“专业群”金名片在这里铸造,一个个专业“数字化”升级“尖子生”在这篇沃土孕育,一批批网络白帽卫士、智能制造工程师等在这里走上长沙服务强省会战略的主战场。
深耕信息特色,铸就专业集群“金名片”
聚焦工程机械,移动互联网、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产业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了“四主二辅六面向”专业群,构建“信息技术应用与服务”品牌和特色,全力融入长沙产业优化升级的大潮之中。根据链上配套、链上服务、链上提质要求,调整专业建构,优化培养模式,做大做强专业群,在这片英雄的红土地上,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湘信答卷”。深度对接移动互联产业链、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的软件技术专业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群、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专业群分别入选为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专业群建设单位A档等职业院校建设重点项目。
服务产业发展,培育专业“数字化”升级“尖子生”
专业群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支撑。如何抢抓机遇,在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学校专业紧跟产业发展,为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趋势,深入推进高校专业有效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切实做好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
“国家骨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拔节生长,主动融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大局,对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构建具有感知性、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智能性的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场所,培养具备数字化素养和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专业带头人李颖介绍。学校以适应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同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为出发点,全面全速推进全院34个专业的升级与数字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升级。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翊覃介绍,财会类已经完成专业数字化改造,对接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运用大数据来赋能企业管理会计,助力培养“懂业务、精数据、善管理、会沟通、能决策”的紧缺型数字化管理会计技术技能人才。
紧扣立德树人,打造“三教改革”新样本
“作为一名培养网络安全人才专人教师,通过到校企合作单位奇安信的下企业实践,促进我在教学中更多融合网络安全市场技术热点,稳扎稳打实训教学,根据网安人才企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并重点关注学生脱离课堂之后的“后劲”问题,培养更多的网络安全白帽子。”教师刘帆表示。学校内培外引多措并举,将打造高水平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三教”改革的牛鼻子。教师改革“春江潮水连海平”。学校六年来教职工全员逢假必训,四年来700余人次教师下企业实践,每年选派专业骨干教师赴三一重工、长城信息等企业实践,培养出一批“国家优秀教师”“杰出校长”“芙蓉教学名师”代表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打造4个省级教学团队。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认证,将企业真实生产案例搬进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紧跟产业升级,基于“人工智能+、5G+、大数据+”构建特色专业课程。深化“岗课赛证”融通,与中联重科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课程共建、教材共同开发合作机制,校企共建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以上精品课程23门,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4门,56门课程在学银平台上线,7门课程被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选用;获得国家规划教材4本、省级优秀教材2本。
学校构建“三五一平台”以质量文化引领校内部保障体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该项教学成果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奖项65项,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特等奖;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获得奖项276项,本地就业率在市属高校前列,学院获评湖南高职院校“育人成效20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一审:黄京 二审:袁欣 三审:张军)
责编:杨斯涵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