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曾冠霖
金秋十月,天府四川与山城重庆掀起了一股“湖湘戏剧风”。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正在热烈进行中,湖南选送的五部精品剧目——长沙花鼓戏《蔡坤山耕田》、话剧《沧浪之水》、邵阳花鼓小戏《提灯正传》、皮影小戏《鸬鹚出逃记》、湘剧小戏《一盏摊灯》陆续登台并角逐第十八届文华奖。它们以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艺术语言、深厚的人文关怀,向全国观众展现“文艺湘军”的实力与温度。
话剧《沧浪之水》
皮影很现代,川渝连演口碑爆棚
10月16日至17日,由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打造的皮影小戏《鸬鹚出逃记》在四川德阳艺术宫演艺中心率先亮相。现场掌声经久不息,许多年轻观众表示,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皮影艺术的“活态传承”,既亲切又新奇。
“太惊艳了!原来皮影也能这么现代!”来自成都的观众王奇在演出后说,作品用光影与音乐讲述情感,不仅没有“老气”,反而特别打动人心。
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陈跃辉表示,“《鸬鹚出逃记》是传统艺术与当代科技完美融合的艺术作品,特别是其人物造型、舞美设计、操作表演都颇具感染力,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剧目”。
紧随其后,10月18日至19日,湘剧小戏《一盏摊灯》在重庆人民大厦会堂登场。
“这戏太暖,太走心了!哭笑之间就把人心照亮。”重庆市民李阿姨眼眶微红地说。
“《一盏摊灯》是我们坚持‘以戏育人、以情动人’创作理念的成果。这次我们以最好的状态亮相艺术节,让这盏‘湘剧明灯’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湖南省湘剧院党委书记、院长郑声宏说。
湘剧小戏《一盏摊灯》剧照
花鼓戏代表作将“耕”出新惊喜
10月23日至24日,花鼓戏《蔡坤山耕田》将在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这部被誉为“媲美《刘海砍樵》”的作品,将为湖南剧团征战文华奖再添重彩。
“听说花鼓戏《蔡坤山耕田》要来成都演,我们已经成功抢到票了!”10月21日,戏迷刘先生兴奋地告诉记者。
《蔡坤山耕田》讲述了明代农民蔡坤山与皇帝“遇饭”的奇妙经历,以幽默的笔触讽喻人情冷暖、官场百态。“一犁一锄”间笑声不断,却句句见真知。
该剧自2018年首演以来已累计演出百余场,观众超10万人次,是“入湘必看”的花鼓戏代表作。制作团队表示,这次赴川演出,他们将带来“最纯粹的花鼓味、最真实的湖南腔”,让巴蜀观众感受地道的湖湘戏剧魅力。
“浑水”中守住理想,《沧浪之水》压轴亮相
10月24日至25日,湖南话剧《沧浪之水》将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压轴登场。这部改编自作家阎真同名小说的现实主义力作,讲述主人公池大为从理想青年到实干家的成长蜕变,被誉为“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该剧三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荣膺华语戏剧盛典“最佳复排剧目奖”,堪称“会走路的时代镜像”。此次进军文华奖,主创团队信心十足。导演表示,他们希望通过真诚的表演,让观众看到“奋斗与清醒的力量”,看到当代青年如何在生活的“浑水”中守住理想。
从皮影戏到现实话剧,从小剧场湘剧到古装花鼓戏,湖南五部参演作品题材多元、形式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点——扎根生活,贴近人民。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参演的五部剧目,是湖南近年来舞台艺术创作成果的一次高质量集中展示。
“湖南的戏,有情、有味、有根。”来自重庆的观众林先生这样评价。
而在湖湘文艺人眼中,这场文华奖之旅,不只是一次“冲奖”,更是一场文化自信的展示。
责编:曾冠霖
一审:曾冠霖
二审:丁鹏志
三审:周文博
来源: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