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 通讯员 万家忻
今年暑假,激烈的外卖大战让各大外卖平台订单量快速增长。不过,在这一热闹景象的背后,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点开各大外卖平台,AI技术已悄然渗透,甚至成为部分造假外卖门店的“帮凶”。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一些外卖商家利用AI合成门店小图吸引顾客。这些精心炮制出的图片往往是氛围感十足的门头照,或是营造出多人排队的热闹假象。
记者走访部分门店后发现,这些在外卖平台上“光鲜亮丽”的店铺,有些甚至连正规门头都没有。更令人咋舌的是,一些名字标榜“绝无预制菜”的店铺,店内却摆放着大量微波炉……
看似高大上实则小作坊,“堂食”“无预制”成空谈
记者注意到,不少外卖商家使用的缩略小图为AI合成,在AI的画笔下,这些店铺灯火通明、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乍一看仿佛是生意火爆的实体店铺,可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浓重的AI合成痕迹。部分门店从宣传海报到商家直播,再到菜品图片,处处都是AI的“手笔”,让人垂涎欲滴。还有商家更是在详情页用虚假的门店或厨房照片充数。
8月1日,在外卖平台上,膳熹家·拌饭(开福店)的外卖缩略图是一张用AI生成的暖色调堂食场景:店内外坐满客人,还标注着“每日现做”的字样。点进店铺后,商家又提供了另一张坐满人的实景照片,并宣称是“10年堂食老店,食材每日新鲜现做”。在另一外卖平台,这家店还特意贴有“堂食餐厅”的标签。
长沙一外卖店带有堂食标签,却没有桌椅,店内有多个微波炉。万家忻 摄
然而当记者跟随地址来到位于湘雅路街道的实体门店,却发现其与图片中人满为患的场景相差甚远:门头简陋、店内空间狭小,记者目测不到10平方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店内没有提供可堂食的桌椅,货架上还整齐地摆放着两排微波炉。
另一家“回家湖南菜·现炒无预制”(蔡锷北路店)在外卖平台上也带有“堂食餐厅”标签,点进去查看,三张AI生成的宣传海报映入眼帘,店铺直播间则是一位AI主播,背景套用了其他门店热闹的堂食场景。菜品列表最上方特意配有一张猛火炒菜的图片,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店铺是新鲜现炒绝无预制”的错觉。
记者随后也找到了其线下店,发现厨房的确有几口大锅,两位师傅正忙活着。店内仅有的一张小桌子还被放置了各类打包盒与餐具。一位正在打包的店员坦言:“基本上都是点外卖,很少有顾客来堂食。”事后,记者注意到该店铺在平台的“后厨直播”仅对准打包台,根本看不到厨房的内部情况。
长沙一家外卖未上传商家照片,实体店无门头。万家忻 摄
此外,有的店铺甚至未上传门头照。例如,一家“辣三鲜·绝无预制菜(五一店)”实际上仅为一个外卖档口,现场甚至没有招牌,仅用一张A4纸写着店名贴在铁门上。透过透明帘,记者看到店内摆有不止一台微波炉,员工将一盒菜的餐盖打开后放入微波炉加热。同时,门外骑手们进进出出,一位外卖小哥透露:“来了几次,除了店员就是骑手,根本没人堂食,也没看见厨师,菜都是直接打包好的。”
AI生成外卖图成产业链,平台:禁止使用AI门头照
“点外卖时,看这些门店的图片精致诱人,满心期待能收到高品质的美食,根本没想到这些店是藏在犄角旮旯里的‘小作坊’。”市民洪先生无奈地说道。
记者注意到,有第三方服务甚至已瞄准这一商机,一淘宝店铺“AI工坊”的“AI生成菜品”已售出800份。部分商品名中带有“外卖装修”的也可提供虚拟门头照,例如银狐广告设计工作室一款门庭若市的氛围感照片报价40元。“凯神AI设计”在某社交平台称可设计市井风外卖头像、故事感头像、爆款场景等吸引顾客下单,图片制作费50元。
一张由AI生成的外卖店铺门头照。
这些图片又是如何通过平台审核的呢?“凯神AI设计”告诉记者,由于平台不能用AI门头照,所以要多次修改提交,“过审有一定概率,这边可以帮你改,但不承诺,本身定制的图要求就高,一改就一个下午,如果收几百元就可以承诺包过审。”走访中的一位骑手透露,为了通过审核,有的店铺会在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拍摄堂食照片“糊弄”过去。
针对商家是否可使用AI图像,外卖平台客服均表示,平台要求商家使用真实有效的门头照片,禁止使用AI生成的图片。其中,一家平台称,堂食商家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堂食门店牌照以及店铺里面的堂食座位图,平台审核后才会标记为堂食门店,“我们的一般是机器审核,可能存在不准确情况,审核多次不通过会进行人工审核。”
律师:平台未审核或处理虚假信息需承担相应责任
湖南和大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友华律师指出,利用AI图片虚构火爆门店场景与实际经营状况(如小作坊、无门头)严重不符,误导消费者选择,侵犯知情权,属于虚假宣传。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图片仅供参考’不能成为免责盾牌,若图片对交易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商家仍需承担责任。平台未审核或处理虚假信息需承担相应责任。”
王友华律师还表示,标榜“堂食店”却根本没有堂食区域,属于对服务场所作虚假描述,使消费者误认为具备现场就餐条件;明示“绝无预制菜”却实际使用预制菜,属于对商品品质作虚假陈述。这类店铺的行为涉嫌虚假宣传,并可能构成欺诈。“若商家主观上具有欺骗、误导消费者故意,并导致消费者基于错误认识下单,还可能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所规定的欺诈,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最低 500 元的惩罚性赔偿。”
针对消费者遇到此类虚假宣传的外卖该如何维权,12315热线客服回应:“每个平台对于商家要求不同,如果说平台有要求是不能用 AI 图,但是店铺使用了一个虚假的照片,消费者可以向平台反馈的。”
责编:仝若楠
一审:仝若楠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