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通讯员 陈新娇
“接单作业啰,这一次任务还不少。”5月中旬的一天,农机手邝星吻有些兴奋。只见他正在郴州市安仁县某农田进行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和过去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学会了怎么接单派活。
如今农作也能接单?这正源于气象部门联合打造的“天帮忙·农机一键达”平台。从过去的“靠天吃饭”走向如今的“看天管理”,有哪些秘诀?三湘都市报记者一探究竟。
农户在田间作业。李致远 摄
农产版“打车”APP上线,使农机设备闲置率降至10%以下
当日,郴州市安仁县稻田公园内,不少农民在进行秧苗种植作业。“现在种田比以前好多了,没那么累。”今年64岁的杨大爷和老伴正在田间进行自动化秧苗撒播作业。
杨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年纪大了,这么多田要靠人工去洒农药不现实了。“你看,现在手机有一个软件可以在线发单,操作简单。”尽管年过花甲,但杨大爷用起手机来很是娴熟。“点击发单,就有农机手线上接单了。”他笑着说。
过去,种粮大户花大价钱购置农机设备,却因农时紧张、天气多变导致设备闲置。散户想找农机作业,却四处碰壁、效率低下。“而且无论是农户还是农机手,都难以把握天气变化,错过最佳作业窗口期。”“天帮忙·农机一键达”开发者、新农人何其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通过安仁县气象局与湖南省气象科研所进行合作,将气象数据与平台功能深度融合,共同开发“天帮忙·农机一键达”,最终成功地将气象服务信息和产品嵌入农机作业全流程。
“咻咻咻……”数台大型无人喷洒设备从路边升起。农机手邝星吻正在进行新一轮农药撒播作业。据何其龙介绍,目前,“天帮忙·农机一键达”在安仁县的用户规模已突破2000人,覆盖全县80%的农机手和一半以上的种粮大户。
“平台上的日均订单量稳定在150单左右,农忙季(如水稻插秧、收割期)在300单左右。”何其龙表示,农机设备闲置率从过去的60%降至10%以下,平台的气象灾害预警查看率达95%,农事建议点击率超80%。
农机手邝星吻向记者展示“天帮忙·农机一键达”接单操作。李致远 摄
气象与农机服务相结合,帮助农户精准规避风险
就在今年3月底,安仁多地遭遇强寒潮天气影响。“那段时间,我每天都盯着‘天帮忙’,一有消息随时开始针对性作业。”邝星吻告诉记者,当时按照平台预警和农事建议避开寒潮插秧,采用薄膜覆盖、深水护苗等措施,减少了经济损失。“若仅靠人工补救,损失将达数万元。”他说。
“气象与农机服务就像‘功夫+足球’的组合,能产生协同效应。”何其龙坦言,共享农机平台解决了小农户无力购置设备的问题,而气象预警则能优化农事决策。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水稻育秧、收割等环节高度依赖天气,若两者结合,可帮助农户精准规避风险(如倒春寒、阴雨天气导致的收割陷机)。
软件主打功能是气象数据与农事建议的融合,根据何其龙的展示,系统会根据实时气象预警生成农事指导——若预测连续低温,会建议推迟育秧;若监测到风速大于3m/s(3个秒米),则提示飞防作业(不适于)。此外,平台还整合了“水稻种植规律表”“农机作业注意事项表”等工具,帮助用户科学规划播种、插秧、收割等环节,避免因天气导致的损失。
面对后期的收割季,何其龙说:“平台通过降雨预警提示农户调整收割时间,减少农机陷泥停工的概率。”同时,飞防作业者依赖平台实时风向风速数据,选择无雨、风速适宜时段喷洒农药,既提高效率又避免药液浪费、药液误杀。
安仁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和湖南省重要商品粮基地,气象服务贯穿水稻、油菜等作物全生育周期。“依托国家级农业气象观测站,对双季早稻、晚稻及油菜开展精准观测,实时分析气温、降水、光照等关键指标,为育秧、抽穗、飞防、收割等关键环节提供分时段预警和农事建议。”安仁县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说。
同时,气象部门联合农业部门构建“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快速处置”全链条防灾体系,利用现代化设备识别冰雹云团,动态监测转折性、灾害性天气,全力保障粮食稳产。
“现在的感觉就是一部手机管全局。”农户李飞笑着说,以前“靠天吃饭”提心吊胆,现在“看天管理”心里有底,收入也稳定多了。
责编:李致远
一审:李致远
二审:朱蓉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