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6楼深读周刊 > 详情
有韧性肯钻研,“牛娃”这样炼成
时间:2024-04-21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刘镇东 黄京

荣获第13届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的湖南师大附中学生郭家怡;被2024年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的湖南湘江新区金海学校谭紫珞;还有已通过清华大学攀登计划、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的长沙市一中路致远……近年来,湖南多所学校,一批批拔尖创新人才被发现、被培养。4月19日,跟随三湘都市报记者的脚步,一起听听这些“牛娃”背后的故事。

【有韧性】

小学数学极差,如今斩获国际金牌

4月16日,来自湖南师大附中的郭家怡同学夺得第13届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EGMO)金牌,这是湖南省唯一一名在该比赛中获得金牌的学生。郭家怡说:“一场又一场比赛的历练,让我在面对挑战时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定。”

第22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三届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诺特奖”银奖、第39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金牌、第13届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这两年来,郭家怡一路过关斩将,将诸多数学界重量级奖项收入囊中,收获了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大满贯。

谁曾想,数学如此拔尖的一个女孩,小学时数学却极差,成绩经常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而她真正爱上数学,还要从“小升初”的那个暑假说起。郭家怡告诉记者,小学刚毕业,为了提高数学成绩,家人为她购买了一些数学教辅资料。不做强制要求,每天做三道题,自己检查对答案。慢慢地,她发现三道数学题已是信手拈来,开始越做越多,一天完成20道数学题也很轻松,一颗数学的种子就此埋下。

2021年,郭家怡离开岳阳老家来到长沙就读,在教练的带领下,走上了竞赛之路。在第二届丘成桐女子中学生数学竞赛中,郭家怡以全国第16名的成绩获诺特优胜奖。“那次她考完以后大哭了一场。”在班主任杨茜眼中,郭家怡是一个好强、努力、有韧性的孩子。

今年2月,在备战欧洲女奥时,因找不到做题手感和训练状态,在高三学业和比赛的双重压力下,郭家怡陷入挫败感和对未来的迷茫之中。杨茜发现后,和她深入地聊了一晚上。在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积极调整下,郭家怡的状态越来越好。她说:“这不仅是我的个人战,更是为国家荣誉而战。”

杨茜说,其实她一路走来承受了大家所无法想象的压力,但她对数学的热爱始终如一,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善思考、会规划、多探索是女生学好奥数的秘诀,刻苦勤奋当然也必不可少。”谈及竞赛,郭家怡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她认为,学竞赛不能太功利,探索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喜欢数学竞赛就一定要坚持,一定要愿意花功夫花时间,很多的难题都是在持续思考之后才有可能突破。

【肯钻研】

学习内容远超同龄人,靠做数学题解压

小学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初二学习高中、大学数学内容……对他人而言难解的数学题,湖南湘江新区金海学校初三学子谭紫珞却觉得挑战攻破难题的过程异常美妙,非常解压,令人着迷。前不久,她以优异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录取,即将成为15岁的“小大学生”。

“相比重复的应试,我更喜欢有挑战性、有技巧的多元化学习过程。”谭紫珞告诉记者,这也许跟她的性格有关,从小到大她都是一个鬼点子非常多的小女孩,爱好就是“调皮捣蛋”,父母也支持她对好奇心的“实践”。

比如,小学自制泡泡液时,她用84消毒液混合洁厕灵,无意中生成了氯气,差点把自己熏晕;初中时,在寒冷的冬天,为让打开的教室门能自动关上,她用一根长绳拴上两个装满水的瓶子,挂在门后面,外面人推门,绳子将瓶子向上拉,松开手它又因重力自动下滑将门关上,完美解决开关门问题。

数学和物理的奇幻世界,让她“调皮捣蛋”的性格充分释放。她看似自由自在,实则做题时肯下功夫钻研,尤其喜欢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谭紫珞说,她做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快,大部分人都觉得做数学就是要刷题,在她看来,她更倾向于做一道题,探索挖掘它的思路方法,充分加深理解,再做一些总结模型,这就节省了做重复题型的时间,而且在做相同题型时一眼就能看出关键所在。有时候,逆向推题会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适合几何题。

由于她的数学学习内容一直远超于同龄人,难度一直在增加,有时候做一道高中奥赛题,她会“死磕”一礼拜,不过,她有着极为清晰的学习方法。谭紫珞认为,有些题目若是实在“死磕”不出来,建议可以先看答案,顺着答案去学习解题思路,过段时间再去做这道题,看是否能解答。

“高效”一直是谭紫珞秉持的学习路径,她从未上过补习班,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现在的她正在为即将迎来的人生新阶段提前进行学习。她的未来梦想是做一名数学家或软件设计师,希望能迈向更高的学术领域,不断发光发热。

【有行动力】

学习“松紧”结合,每天睡前进行复盘

“笨”“顽强”“行动力”——这是长沙市一中高三(24)班路致远同学给自己的定位。他正是以顽强的行动力,用他个人觉得一些笨却有用的方法一步步走到了现在。如今,他已通过清华大学攀登计划,获得第4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

“小时候去农村玩,没事就爱看电线杆、水面流动形成的波纹,能盯着看好几个小时。”路致远从小就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他回忆,受父亲专业影响,小时候经常会被父亲提问一些理工科问题。比如,一个圆柱放在斜面上,当斜边处在何种角度时,圆柱是滑动或半滚半滑等,他也非常感兴趣且热衷于动手实践。

还记得小学三年级时,他从上初中的哥哥姐姐那翻出关于制作航标灯的实验材料,自己琢磨组装电路,成功让灯泡闪烁;家中的录音机等电器也成为他手中的试验品。路致远说,小时候无意中的许多尝试,造就了现在热爱物理的他。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逆风而行有时候反而能收获新的自己。”路致远说,他一直比较佛系,在备战省赛时所带来泰山压顶般的压力,让他难以承受,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上考场,理论考试随之失利。一个星期后的实验考试是他翻盘的最后机会,为此,他开始埋头苦干,每天学习到凌晨1点,6点又起床去学校,每天睡眠时间不到5小时,但似乎并没有太大进展。后来,他的父亲和教练适时给予引导,“别想已经发生的事情,保持以前的节奏,太过极端反而容易适得其反。”最终,他顺利进入国赛。这个过程,也让他收获了一个顽强向上的自己。

说起学习方法,路致远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做题做题再做题,看书看书再看书,因为多做卷子能提升成绩,多看书能提升思维。物理是一门又严谨又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学科,学习上“松紧”结合反而能让思维更通畅。不过,他提到睡前复盘尤为重要,做有针对性的回顾,这样能快速发现自己的不足,快速调整并积累经验。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