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03名车手骑着自行车疾驰过港珠澳大桥,在海天之间划出串联珠海、香港、澳门的流动弧线,这场全运会史上首个跨境赛事,早已超越竞技本身。
231.8公里的赛道,不仅丈量着大湾区的地理距离,更镌刻着“一国两制”框架下区域融合的崭新刻度。
从历史隔阂到山海相拥,跨越时空的联结、突破机制的创新、凝聚人心的共鸣,在车轮转动间汇成湾区发展的澎湃动能。
伶仃洋的波涛,曾见证百年前的骨肉分离;如今,港珠澳大桥这座复兴之桥上,自行车队与海上卧龙相映成景,构成跨越时代的视觉奇观。
这场赛事的时空跨越,地理上的无缝衔接,让“口岸即赛道”成为现实。车手们半日跨三地的赛程,正是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生动注脚。
从珠海情侣路的日月贝到澳门大桥的都市风情,从香港国际机场的繁忙航线到横琴岛的湾区新貌,5个多小时的骑行里,大湾区的历史底蕴、当下活力与未来图景被浓缩呈现。
历史上的情感弥合,让百年隔阂在车轮下消融。香港车手缪正贤赛后那句“今后看到大桥就会想起这场比赛”,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当曾经的地理天堑变为赛事通途,三地人民的心理距离也随之拉近,共同的记忆在祖国的赛道上生根发芽。
以创新破解“一国两制”下的协作难题。“100个问题”的初始困境,最终化作“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的通关奇迹。借鉴“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的高科技,集成运动员身份信息的智能手环与龙门架系统,实现6次通关100毫秒内信息同步,让高速竞技与跨境监管完美兼容。
协同机制凝聚多方合力。从海关前置查验区的跨部门联动,到三地气象部门共建监测网络;从20多个涵盖通关、通信、医疗的三地工作群,到日夜奋战的联合保障团队。“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协作精神,破解了制度差异带来的重重阻碍。
赛事的真正成功,终究在于人心的凝聚。当观众的欢呼从珠海情侣路传到澳门大桥,再到香港北大屿山公路,无关胜负,只为这份共同的热爱与骄傲。而赛事催生的跨境骑行热潮,更让湾区一家亲从理念变为日常,车轮胎纹里混合的三地泥土,正是民心相融的最佳见证。
这场跨境自行车赛,早已超越了一场比赛的范畴。当转动的车轮定格为湾区融合的经典画面,我们看到:体育不仅能推动区域协同,更能凝聚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力量。未来,随着跨境赛事的常态化、品牌化发展,体育必将成为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助推器,让人心相通的纽带越系越紧,让湾区的明天更加密不可分。
责编:苏亮
一审:薛琳
二审:张军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