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故事|75年前的丝织结婚证,长沙收藏爱好者珍藏的浪漫记忆
时间:2025-08-27 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8月27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乐梧亭 邵美琪 罗文嘉)“收藏这些婚书确实花了很多精力,但是我很开心,珍藏不同时期的浪漫记忆。”8月27日上午10时,长沙票证收藏爱好者朱新望家中,65岁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最为珍视的收藏之一——1950年浙江省颁发的丝织结婚证。

(朱新望收藏的丝织结婚证。)

收藏婚证,30年的热爱与坚持

朱新望最早是从邮票与烟标开始接触收藏的,在湖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工作期间,因频繁出差,他走遍了全国各地。每到一地,总要逛逛当地的地摊与古玩市场,逐渐开始收集粮票、布票等票证类物品。

30多年来,他致力于票证收藏,积累的藏品包括粮票、布票,以及时间跨度长达78年的结婚证书,共有400多个品种、上万张之多。其中,一张以蚕丝为底、绣有喜鹊与花卉图案的结婚证尤为特别,不仅材质罕见、信息完整,更成为一个时代婚姻文化的生动缩影。

“收藏主要还是出于喜欢。”朱新望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不管收藏以后会不会升值,都是自己的心头好。”尽管在收藏途中也遭遇过赝品充斥、真伪难辨的困扰,甚至因为纸张老化、材质特殊遭遇各种保管上的难题,他也始终没有放弃。

如今,他收藏的婚证不仅数量多,类型也相当多元,包括结婚证、离婚证、复婚证等,也反映了中国现代婚姻文化的变迁。

(朱新望收藏的不同年代的结婚证。)

一针一线,皆是时代记忆

众多藏品中,一张来自1950年的丝织婚证最具特色。以细腻的蚕丝为底,用绣线精心绣出喜鹊登梅、花卉缠枝的吉祥图案。证书上除结婚人姓名外,还完整记载了介绍人、证婚人、主婚人等信息。

朱新望说,这样的设计在当年来说十分考究,一方面反映出丝绸产地浙江的地方特色,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社会对婚姻仪式的极度重视。“新人对待婚姻非常慎重,一张婚书就是一辈子的承诺。”他说。近几十年,婚书多次简化,此类载有详尽的社会关系与仪式信息的婚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张丝织婚证显得尤为珍贵。

此外,朱新望还藏有大量不同时期的代表性婚书,如民国时期的宣纸婚书,印有伟人头像和语录的版本,以及各个时期的规范化版本,每一张都带着时代印记。

在他看来,这些东西不仅是个人兴趣,也是一个时代生活变化的见证。他曾在星沙文体中心参与过粮票、布票的展览,但由于结婚证内容涉及私人情感与特定历史背景,至今未做过专题展出。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够系统地整理收藏的婚证,通过展览、出版或媒体合作,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承载着中国人浪漫记忆的证件。在他看来,这些证书不只是一张张证书,更是一代代人关于家庭、关于爱的共同回忆。

(朱新望收藏的不同年代的结婚证。高煜棋摄)


责编:高煜棋

一审:高煜棋

二审:黄娟

三审:周文博

来源:三湘都市报

版权作品,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