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 详情
超六成职校生不愿进工厂车间当“蓝领”?学企携手暖心“大国工匠”
时间:2021-11-01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王智芳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近日,《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向全国职业院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问卷结果显示,超六成职校学生不愿当蓝领。“逃离”工厂,在年轻人中成了较为明显的就业趋势。

10月底,三湘都市报记者通过调查和走访,了解我省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以及企业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到一线岗位。

调查:职校生为何不愿当“蓝领”

此前,《中国青年报》发布调查数据:收到有效问卷26596份,63.97%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会选择进入工厂、工地、车间等一线基层岗位,仅32.8%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发现周围同学毕业后会选择电工、焊工等实体经济岗位。受访学生中,50.25%为大二学生,44.44%为大三学生;从专业大类上看,40.31%为理科类学生,26.65%为工科类学生。

调查显示,45.13%的受访职业院校学生选择个人成长速度快的岗位,44.36%的职业院校学生会因为工作自由而选择该岗位,20.4%的学生会看重工作是否时尚,是否好玩。

我省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意向如何?三湘都市报记者联合智联招聘发起《应届生求职行为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52份,其中职业院校学生占比71.09%。调查结果显示:参与问卷的学生中,期望走上教育和互联网岗位的应届生占比超六成,而愿走上制造业和农林牧渔岗位的学生竟不足一成。调查中,也有少部分学生因为“趁着年轻,想闯荡闯荡”,更愿意尝试新兴产业和岗位。

与岗位需求不同的是,受访学生对薪资要求并不强烈。45.36%受访学生能接受薪资在3001-5000元的工作,薪资期待上万元的仅5.46%。

碰撞:精一技,终一生PK被看见,存在感

记者联系采访了部分接受问卷调查的职业院校在读学生,对不愿前往工厂、车间一线岗位的原因,回答多为希望被“看见”、有存在感。

“不愿选择工厂,是因为不愿意待在车间流水线上。”10月27日,职业院校学生夏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拒绝前往车间一线岗位,不是因为自己害怕吃苦,也不是因为薪酬不高,而是因为岗位缺乏认同感,“在很多人看来,即使不读书,也可以在生产线上干好活。即使在车间干10年,薪资待遇还是和工作时长挂钩,跟自身的技术技能水平关系不大。”夏鑫说,虽然专科学的不是工商管理类专业,但求职就业更愿意从销售做起,“销售岗位也属于一线岗位,也是基层,但因为业绩就是成绩单,看得见。”

孙玉洁和陈佳,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调查问卷中,两人都表示今后不愿意去车间一线工作。10月28日,孙玉洁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工厂要求工人一天上班12小时,一周工作6天,这会给人“与世隔绝”的错觉,“工作内容纯机械式,不需要思考,对见识、经验、阅历的增长没有任何帮助,作为年轻人,我们不愿被模式化。”

“我还没毕业,但我曾去过车间,我不愿意毕业后在车间工作,那里就是用钱买‘劳动'。”陈佳告诉记者,在她看来,一线工人在企业有些不受重视,“看不到奔头。”

同样有此想法的还有湖南劳动人事职业技术学院的龚同学,在他看来,除了车间作业,还有很多一线岗位,而那些岗位也并不需要员工必须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有的岗位我们职校生能干得更好、更长久,但缺乏了一些认同感。”

采访中,也有不少职业院校学生对于职业发展充满信心。“我们老师常说的九个字是‘择一行,精一技,终一生'。”10月29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专业的张同学说,通过学校培养已经在相关技术领域拥有优势和经验,“希望能学有所用,能得到单位认可。”

学校:精准培养+精准推送=高就业率

热情渐冷,如何点燃未来的大国工匠?

企业的发展少不了高阶人才,但更不能缺少一线技术工人,而这些都需要职业院校的精准“推送”。

10月28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老师初国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学校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到工作岗位后融入很快。“学校今年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前往各铁路局、地铁和轨道交通等机构,主要集中在司机和轨道检修,基本都是一线岗位。”初国告诉记者,该校向全国输送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大都是专业对口的一线岗位定向输送,“岗位是精准定位,老师也会给孩子们上就业指导课,给予他们正确的就业信息导向。”

(2021年湖南人才网湖南知名企业巡回校园招聘会现场。通讯员 汤俏 供图)

高职院校的不少专业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是我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转变所急需的。这也需要企业和求职者之间能精准定位,这样职校毕业生能很好的发挥自身优势,而企业生产一线也能留住更多人才。

“普遍看来,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底蕴比上不上本科院校深厚,但在某一项技能的培养和钻研方面还是很有优势的。”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明表示,该校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17%,近年来该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愿也有所增加,“通过加强就业指导等方面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能一味的‘去工厂化'、‘去基层化'。不同专业对口的不同岗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方向要定位明确。同时加强校企合作,用人单位给予一线岗位更多成长空间。”

企业:创新合作+了解需求+完善晋升

如何吸引年轻人进入工厂一线,企业也在不断出招。

9月28日,在2021年湖南省“稳企业 保就业”专项行动的带岗直播活动中,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招聘需求人数超1000人,招聘岗位包括了操作工、持证技工、技工等一线岗位,而这些岗位常年面临招工难的情况。

“企业要解决招工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让年轻人走进工厂?如何调动就业积极性,已经成为比技术能力更重要的因素。”10月29日,长沙市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HR陈小姐接受采访时表示,针对招工难的情况,公司也采取了很多办法。近两年来,企业不断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创新和优化校企合作的方式方法,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针对很多学生认为制造业就业前景差,而不愿选择“蓝领”工作的现状,正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公司已经打造了完善的员工发展通道。给每一位进入到企业的学生提供完备的晋升渠道,主要分为技能通道和管理通道。技能通道可以通过技能水平的不断提升来提升自己的等级和薪资。而管理通道则是通过管理水平的提升来实现晋升加薪的目标。”陈小姐表示,让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也能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幕后观察】

暖技能之手,护匠人之心

数字化时代,中国正从“世界工厂”成为“智造强国”,大国工匠无比重要。但为何很多职校学生,毕业后不愿成为“蓝领”?解开此题,颇为关键,需多方联手。

企业应更暖心。数字时代,智能作业,迭代升级,越来越多的工厂所需的员工,是智能设备的操控者,是专业岗位的精通者。除了制度管理,更应有合理的晋升通道与激励机制,此外,车间内外,还应有暖心的日常关慰。

学校要更贴心。职校从不比大学卑微,在专业技能培养上其实胜过很多本科院校,超高的就业率可以明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习惯的养成之外,必须率先打垮社会的偏见,强化技能的体面,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

学生应更坚心。职场上,年轻人更追求获得感、骄傲感,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一些人总认为,成绩一般的孩子才进职校,很多家长与孩子也缺乏精准的职业规划,只希望在学校有人管,进企业有班上。被忽视的,是抢手的职场与美好的未来。

邹彬,湖南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的质量员,依靠精湛的砌墙技艺,拿下世界技能大奖。这个湖南蓝领曾说:“用心去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生活有一万种可能性,但一技在手,终身受益。强国之路,需要无数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技能之手,匠人之心,不应偏见以待,值得我们尊重仰望,需要全社会共同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责编:苏亮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