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力量:为孩子成长驱散阴霾
时间:2020-05-10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通讯员 唐立英 邹敏 记者 黄京

三湘都市报通讯员 唐立英 邹敏 记者 黄京

今天是母亲节,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廖蓓辉有点忙。一大早,她带着两个儿子在湘江边放风筝;中午又赶往自己创办的“恒爱之家”和几个残障孩子家长沟通交流;下午她再回到家中为网络教学备课。

熟悉廖蓓辉的人都为这位正能量满满的妈妈点赞。近20年来,她用真挚炽热的母爱,温暖着她身边众多的孩子们。

母爱是天性,她创造生命奇迹

初夏的湘江河畔,一个少年和一个男孩在放风筝。当风筝越飞越高时,站在一旁的廖蓓辉眉眼带笑,为他们加油鼓掌。两个男孩得意地欢呼:“妈妈快看!飞得好高!”

2003年金秋,廖蓓辉生下大儿子后,还未来得及享受初为人母的喜悦,便被医生的一纸诊断打击得透心凉——新生儿神经系统评估分低(有致残脑损伤)。迷茫、绝望、挣扎后,她的心被襁褓中孩子稚嫩的模样融化,母爱油然而生。“生了他就要负责任”,这是她作为母亲在心底对孩子的铿锵誓言。

生孩子容易,抚养艰难,抚养重度残疾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孩子1岁了,还坐不起来;2岁了,依然站不起来;3岁了,还是说不出话……看着被医生宣布要终身瘫坐的孩子,她擦干眼泪,怀着“永不放弃”的坚强信念陪着大儿子寻医、康复,她把自己变成了半个康复医生。在温暖母爱的沐浴下,孩子4岁时终于能够第一次扶沙发站立,7岁时能模糊地喊出“爸““妈“,15岁时基本能走能跑能言语!在孩子越来越好的状态中,体现了生命的奇迹和坚持的力量。

廖蓓辉经常对小儿子说:“哥哥出现这种情况是疾病造成,不是他想要的,不能把他当成麻烦。如果你能和哥哥相处好,那么你以后走入社会,出现什么逆境都能解决。”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弟弟对哥哥关爱有加,各方面发展优秀。陪伴哥哥成长,已成为家庭成员共同的精神财富。

母爱是奉献,她打造“恒爱之家”

作为残疾孩子的母亲,廖蓓辉切身体验并目睹了一个个残障孩子家庭,尤其是精神类、智障类残障孩子家庭的巨大精神压力和生存艰难。当大儿子逐渐康复,本可以让这些年疲惫的身体稍微放松一下的她,为了让更多的残障孩子家庭走出困境,反而更忙了。

2017年1月,廖蓓辉在长沙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长沙市恒爱之家助残公益服务中心”, 她想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出去,用爱温暖更多的残障孩子家庭。“爱人者,人恒爱之”。秉持初心,多方筹措,“恒爱之家”现已具备基本的康复、照料条件,有专职康复人员3人,兼职4人、志愿者若干名,不但能负责到中心来训练的残疾孩子的日间照料、疏导教育,还能为周边重残失学儿童义务上门送教。

走进“恒爱之家”温馨的活动室里,花草飘香,几个残障孩子围在一位面目和善的女老师身边,认真地用水粉作画,不时有孩子将画作拿给老师看,老师微笑着点头称赞,孩子用含糊不清的声音高兴地说:谢谢廖妈妈!

10岁的简简,是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了支付高昂的康复费用,简简患有糖尿病的父亲,一直远在深圳打工,身体每况愈下。母亲一个人带着他,生活十分艰难。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个着落,廖蓓辉给简简免费教学,并聘请他母亲在中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解决了孩子的康复费用,又让母子的生活多了一份保障。

3年多来,廖蓓辉积极组织举办“残健共融”“助残”公益活动50多场次,让社会各阶层人士关心关注残障人士,使“恒爱之家”成为正能量集聚传播中心。她的善举感动影响了社会,2019年第二季度她被评为“长沙好人·身边雷锋”。

母爱是使命,她是学生的榜样力量

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知性的廖老师不但课上得生动,也非常有亲和力。一次,一堂课下课后,一位女生过来讨教难题。廖老师耐心讲解完习题,和女生闲聊,得知女生近期失恋抑郁,又特意约定了时间跟她谈心。女生感动地说:“廖老师,您和妈妈一样贴心!”

在学生的心目中,廖蓓辉总是打扮精致优雅,说话和颜悦色。从来没有人知道,表面看上去生活滋润的廖老师,其实比旁人承受了更多艰辛。

不管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同学们总是愿意向她求助。而她,并不仅仅只是上课传授知识,课后也经常与学生交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孩子们跨越一道道沟坎坎。

中南林科大2019届毕业生钟汝谦对廖老师充满感激。“她既会和我们分享‘读书学习是为了提升自身获得幸福的能力’,也会叮嘱我们‘过马路千万不能玩手机’。”钟汝谦认为,大道理、小嘱托,都是廖老师爱心的体现。

廖蓓辉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注定肩负历史的使命。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懂得爱、理解爱、感受爱。“我们付出的是爱心、汗水、热情,同时也收获了快乐、尊重、信任,收获着孩子纯真的爱。”廖蓓辉这位伟大的母亲,正是凭借这样一种豁达的心态,用她母爱的光辉,为孩子们的成长驱散阴霾。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