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如何提升成效?看看第四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怎么说
时间:2019-12-27 来源:三湘都市报

三湘都市报12月27日讯(记者 黄京 通讯员  孙立青  李洪雄)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产业是前提。如何应对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实践所面临的挑战?今天,吉首大学与中国扶贫发展中心、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第四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8-2019)——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益贫机制与可持续脱贫》发布会,蓝皮书中对“产业扶贫提升成效”等问题,给出了答案。

【报告】产业扶贫成效要突出“可持续性”和“益贫性”

据悉,蓝皮书由吉首大学游俊教授、冷志明教授、丁建军教授担任主编,由吉首大学扶贫与发展研究团队负责调研和撰写工作。团队继续聚焦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前三期关注连片特困区的多维减贫与自我发展能力构建、城镇化路径与趋势、扶贫开发政策与精准扶贫实践的基础上,以“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的生计响应、益贫机制与可持续脱贫”为主题进行调查研究。

团队基于“人业地”耦合协同关系的视角,构筑“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对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片区、六盘山片区和罗霄山片区4个连片特困区中的瓮安县、花垣县、临洮县和桂东县的28个乡镇55村236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引导农户生计响应、创新扶贫产业益贫机制,提升产业扶贫成效,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可持续脱贫。据蓝皮书主编游俊教授介绍,该蓝皮书具有两个创新点:一是阐释了“生计响应-多维益贫-持续脱贫”的产业减贫逻辑,二是建构了“4维度-3强度”生计响应测度要素与体系。“产业扶贫成效要突出‘可持续性’和‘益贫性’,创新益贫机制是产业扶贫成效提升的根本保障,引导农户生计响应是益贫机制创新的根本要求。”

另外,蓝皮书认为在“十三五”全面脱贫攻坚期连片特困区产业扶贫实践所面临的挑战可以实施以下方法应对:

第一,创新产业扶贫资金使用,发挥好现有产业的扶贫效应。具体而言,一是要走出“产业扶贫资金用于新开发扶贫产业”的认识误区,对于已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只要其达到带动贫困户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益贫性,便可给予扶贫资金的支持;二是要避免将产业扶贫资金层层分解、成成下拨,过于分散使用,而应以县委单位建立产业扶贫基金在全县范围内竞标使用,将资金使用权利于减贫责任、脱贫任务紧密挂钩,遵循产业发展的市场规律和发挥现有产业、市场主体的产业发展比较优势。

第二,推进产业扶贫政策的服务服务转向,激发市场活力与农户响应。产业扶贫虽不同于产业发展,但也不能违背市场规律,否则难以持续发展。连片特困区过去及当前的产业扶贫实践中,政府的政策定位与聚焦不够合理,过多的干预了产业发展本身。因此,政府需要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市场要素等参与产业扶贫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另一方面通过服务转向将农户的需求和诉求置于核心位置,充分了解和尊重农户对扶贫产业的生计响应,充分赋权于农户,使其以积极的方式参与政策和做出政策反馈。

第三,突出产业扶贫升级转型引领功能,夯实可持续脱贫微观基础。从“为生存而生产”向“为市场而生产”转型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升级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产业扶贫则是促进这一转变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途径。产业扶贫的本质是能力扶贫手段是生计改造与重塑,因而产业扶贫要突出升级,转型升级的引领功能,全面提升贫困户的可行能力,夯实可持续脱贫的微观基础。

【观点】利用蓝皮书平台,建设连片特区扶贫理论高地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吉首大学校长廖志坤、社科文献出版社皮书分社陈颖副社长、国家民委教科司李学锋副司长、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黄承伟主任致辞。中共瓮安县委常委、瓮安县委统战部部长孟先锋作为蓝皮书调研地代表分享了贵州省瓮安县产业扶贫实践与经验。他们高度肯定了报告的研究成果。他们希望,团队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力度,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总结中国扶贫经验、传播中国减贫方案多做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孙久文教授、北京大学雷明教授、中央财经大学戴宏伟教授、中国科学院何书金研究员、中国社科院李仁贵研究员、民生智库执行董事长李小宁作为学界专家进行点评。他们表示,该蓝皮书对于如期实现脱贫目标、促进贫困个体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意义重大。他们认为,作为持续性的学术项目,连片特困区蓝皮书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交流片区扶贫开发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平台,为连片特困区扶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希望,吉首大学立足武陵山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蓝皮书这一平台,建设连片特困区扶贫理论高地,发挥“民族地区扶贫与发展”湖南省专业特色智库的研究优势,形成研究特色,打造扶贫智库品牌,为我国的扶贫攻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