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事 > 详情
北大硕士辞职回乡种田,组建一支40余人的“高知”团队
时间:2021-10-18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王智芳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10月17日讯(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蒋辰)在岳阳市湘阴县新泉镇,农忙时节,田间地头,少见人劳作,不是插秧机播种就是无人机高空施肥撒药。这里的农户虽然劳动度不高,但收成却比临近乡镇高。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种植区域的耕耘者是一名北京大学法学硕士毕业生。他叫罗勇,一位“跃出农门”走进省直机关又返乡当“农民”的80后青年。

(罗勇在稻田里察看稻穗情况)

北大硕士辞职创业当“农民”

1982年出生的罗勇,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毕业后,他从北京回湘,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湖南省直机关工作。参与扶贫工作期间,他发现水稻种植产业利润微薄,规模化种植资金需求量大,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风险特别大。“当时我就想,能不能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调整生产组织方式,把原本的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改变这种局面。”

2017年,他有了辞职创业的大胆想法。想干就干的他辞去机关大院的工作,回到老家开始一门心思研究种地。“当时互联网技术多用于商业、工业,我想把互联网技术用于水稻种植。”罗勇找到几个朋友,筹措了800多万元资金,一头扎进老家新泉镇,当起了“农民”。

(稻穗拼成的字样)

专研种田,组建40余人的“高知”队伍

从公职人员跨界回乡村一线做农业,罗勇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很多,最大的困难是人才难求,农民接受度有限。

“首先,真正愿意投身农业、并坚持下来的年轻人太少。我们做的是稻田托管,需要每天都和农民打交道,农户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罗勇说,幸运的是,当他们用无人机飞防作业时,被当地一名种植“大户”苏应球看到,对方将自己的地托管给了他们。

托管后的稻田效益喜人。苏应球尝到甜头后,不但学习操控无人机,还带动附近农户组建一支由8个飞手、12架无人机组成的飞防队。现在,苏应球自己种了200多亩地,每亩纯收入由托管前的不到300元增加到600多元,每年还承接飞防服务超过2万亩。

罗勇推出稻田托管模式,以科技智慧种植为支撑,以稻田托管助推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植,打造一条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全天候式农业生产服务体系。

(团队成员将秧苗搬上插秧机)

目前,他的队伍已有40余人。这支队伍由返乡高知青年、本地优秀年轻人和年富力强的种植能手组成。他们为农户提供‘菜单式’托管服务,在签订协议时,农户可以自由选择托管项目,例如种子、肥料、无人机飞防、粮食烘干、订单收购等。

目前,罗勇的和他的团队走向平江、华容、汨罗等地,托管面积达6万多亩,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6000亩,实施订单种植面积12万亩。

责编:胡元媛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