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科 > 详情
以史铸魂育人 湖南信息学院教师厚植家国情怀
时间:2021-04-13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通讯员 杨浩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通讯员 杨浩

“一提到520,大家会想到什么;双12,大家都在干什么?”在湖南信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罗斯静的课堂上,经常会抛出这些有意思的话题。“520联想到的是网络情人节,双12当然是守候在淘宝、京东各大电商平台。”学生大多是这样真实地作答。听到学生的回答,罗斯静意识到:“时过境迁,如果不加强化,记忆也会被冲淡乃至遗忘。”

罗斯静在课上往往会借助纪念日的历史叙事,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记忆,借助纪念日的纪念活动密切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知,充分挖掘纪念日背后蕴藏的丰富的历史资源。

解读红色作品  带入历史情境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大家想想红军越过娄山关向遵义进军时是一种怎样的战斗场面呢?”“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罗斯静的课堂总是充满了韵律与旋律,在一个个红色文艺作品中,学生再次触摸红军长征、攻克遵义的历史记忆。“在罗斯静的课上,大家总能快速的进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学生经常这样感慨。

“现在学生学习历史很容易犯‘后见之明’的错误,利用好红色作品,将学生带回到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历史,这样既能让对整个历史事件能有更加直观和细致的了解,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冲击和震撼,使学生萌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忱。”

从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到赵一曼、刘伯坚、江姐等人的红色书信,罗斯静能快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历史事件的真实场景、历史人物的真实思想和情感生活。“这比普通的说教、宣传更有吸引力,更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引发共鸣、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同事们这样评价。学生们一提起她的课便由衷慨叹:“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动情!”

设置问题链条  培养历史思维

以提问的方式打开课堂,将复杂的历史现象整理出清晰、有逻辑的线索和链条,推导出历史的规律所在。这是罗斯静课堂教学常用的模式。

“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不进行改革开放行不行;中国改革开放的模式和道路是怎么形成的;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不可以先政治改革,再经济改革,或者两者同时改革;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得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的基本特点和经验模式是什么?”在讲述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时,罗斯静首先搭建整个课程体系的问答链条,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回到一种“无知”的状态,然后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认真总结,从而改变了以往授课模式中教师“一言堂”的尴尬局面,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历史逻辑思维。

罗斯静表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问题链条的设置,可以节约给学生讲解基本史实的过程,从而着重于对历史的探讨和历史规律的展现,让学生学得有动力、有收获。”

打造线上平台  建立立体感知

历史虚无主义看似观点奇异,其实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对学生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因此,罗斯静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充分认识到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实现主流价值观念引领。基于此种考虑,罗斯静带领教学团队特意搭建了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设计调查问题,了解学情;设置讨论主题,与学生充分交流;搭建“知识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知识补给。

“我们团队在设计问题时,尽量生动,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罗斯静认为,“将宏大的历史化解为贴近生活、形象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在追寻答案的过程中建立历史感。”

因此,罗斯静搭建的学习平台讨论区非常火热,目前学生参与讨论达到10万多次。同时学习平台上还建构了由近现代中国的重要史实、历史人物、经验启示等所组成的“知识仓库”,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储备。

创新实践活动  厚植家国情怀

“思政课教学的内容并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百年来中国人民为改变贫穷挨打的历史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实践。”在教学体系的建构上,罗斯静重视实践教学,将理论学习与生活体验结合,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提升历史感,增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

在她的课上,学生可以是辩手,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展开对热点话题的讨论;也可以是演员,通过查阅大量的史实资料,对西安事变、《马关条约》签订等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创作和表演,还可以是原著导读者、新闻采访者、历史述评人、实地调研员等等。

罗斯静表示,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在重大事件中的活动和精彩对话,加深了对于历史人物理解和认知,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将爱国主义情怀扎根在每一个大学生的内心深处。

责编:袁欣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