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6楼深读周刊 > 详情
探索丨“三四六”!劳动育人“潜在密码”
时间:2021-04-11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黄京 实习生 黄禧燕 舒苇航
分享到

让学生“劳有所为”“劳有所获”“劳有所乐”——新时代劳动教育,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去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去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从多个方面作了部署。近日,湖南教育厅厅长蒋昌忠在接受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省正在研究制定落实措施,今年将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

为寻求解决我省劳动教育目前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正在实施重大决策咨询课题——《湖南省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及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XJK20JCZD04)。课题组组织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专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提出全面加强我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建议。记者发现,“三四六”成为建议中的“关键词”。

■记者 黄京 实习生 黄禧燕 舒苇航

“三规范”: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重点,将劳动素养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劳动教育要落实,必须要明确各学段的劳动教育重点,并实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机衔接。”课题组主持人、省教科院基教所所长刘建琼介绍,所谓“三规范”即规范课程设置、规范教育内容、规范教育评价,并全面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课究竟该怎么开设?刘建琼认为,一个小目标是: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开足开齐劳动教育必修课。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同时每周还要有相应的课外校外劳动时间。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包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等。而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大中小学每学期设立劳动周,或每月设立劳动日。高等学校也可以每学年设立劳动月,集中落实劳动周要求。”

谈到各学段的劳动教育内容,刘建琼说,应该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比如,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而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亲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同时要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的评价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此,刘建琼说,要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激励机制。对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和品质等劳动素养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定。“要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此外,还要建立诚信机制,实行写实记录抽查制度。将学生劳动素养监测纳入教育质量监测,并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引导、反馈改进等功能。“比如高中、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要建立劳动实践学分制度,高中学分兼顾必修课学习和课外劳动实践,普通高校、职业院校重点考核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验实训、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表现。”他还建议要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升学、就业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四推进”:劳动教育要融入生活、与其他学科融合,家校社协同实施

针对劳动教育条件受限等系列问题,课题组专家、省教科院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董仲文认为,要通过“推进劳动实践”、“推进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融合”、“推进家校社教育协同”、“推进校园劳动文化建设”,让劳动教育不再是一场空洞说教,而是学生真实的劳动、亲身实践。

在推进劳动实践上,学校要将劳动实践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同时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比如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开展种植养殖、设计制作、社会服务、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让劳动实践活动成为学校里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董仲文说,大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研学旅行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班党(团、队)会活动、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学工学农、专业服务等。“要求学生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

同时,要推进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学科融合。在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艺术、技术和高等学校公共基础课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实施劳动教育的机制。”董仲文说,学校是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基础,而社会要为劳动教育创造实践机会,搭建实践平台。“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开放实践场所,为学生劳动实践提供条件。中小学还可以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企业、基地)’劳动教育模式,让家校社教育形成合力;职业院校、普通高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劳动教育。”

为推进校园劳动文化建设,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劳动育人融入学校的治校理念、校训之中。“比如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养育劳动意识和劳动自觉。还可以打造劳动岗位体验、校园工匠等活动,扩大劳动育人影响。”

“六加强”:建立健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健全的保障机制,方能将劳动教育中场地、师资、安全等系列问题,得以破解。”省教科院副院长杨敏说,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场地建设、师资队伍、安全保障、专业支持和督导宣传,建立健全全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在场地建设上,可以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业+’‘工业+’‘科技+’‘文化+’等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杨敏说,为加强师资队伍,可以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聘任制度。“比如各中小学、大学各院系配备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或聘请劳动模范、工匠人才、技术能手等为导师,或聘请当地相关行业能工巧匠、生产能手、非遗传承人和有一技之长的校内优秀教职工等为实践导师。”他认为还要大力倡导学校间劳动教育师资交流共享,并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师省、市、县(区)级培训。在省市县级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成果评审、评先评优等项目中,将劳动教育单列。

如何加强安全保障?杨敏认为,要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劳动实践活动安全事件。

为加强专业支持,省市县教研机构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中小学建立劳动教育教研组。同时要深化劳动教育研究,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还要创新教研方式,研发劳动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加强督导和宣传上,可以把劳动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体系,同时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及时推广地方和学校典型经验。”

【厅长说】

让孩子热爱劳动是劳动教育应有的核心价值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劳动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弱化、被淡化了,在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看来,其最深层次原因是人们的认知出了偏差,有些人把劳动、劳动教育等同于某些具体的劳动技能,等同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忘记了培育劳动价值观、让孩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等劳动教育应有的核心价值。如何扭转青少年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蒋昌忠表示,我省正在研究制定落实措施,今年将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

在谈到下一步的工作,蒋昌忠说,首先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学段、分年级落实劳动教育基本要求,在相关学科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把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实践活动落细落实。此外,要指导各地丰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包括学农基地、学工基地和服务性基地;加强劳动课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筹措劳动教育经费。同时,要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建立学生劳动素养监测制度,避免“打卡式”劳动教育,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督查,督促各地各校落实劳动教育要求。另外还要加强劳动教育研究和指导,开展劳动课教育资源研发,加强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湖南还将遴选推广一批劳动教育示范区、示范校,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把劳动教育蓬勃开展起来。”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