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快评 > 详情
禁带手机入课堂,管理空间不再模糊
时间:2021-02-02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评论员 张英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同时强调,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详见本报今日A03版)

关于中小学生带手机入校园这一现象,在教育部印发通知之前,不少学校曾采取过一些限制措施,其中不乏极端手段,如老师没收学生手机,个别学校甚至砸坏学生的手机。学生能否带手机入校园确实引发过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手机作为目前必不可少的学习辅助工具和联系工具,带入校园问题不大,有人则认为手机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干扰,导致他们学习专注力下降,因此非常有必要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

由于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因此以“校规校纪”方式存在的禁止带手机入校园,不仅面临着管理权界问题,也容易因为一些过激的管理手段引发法律纠纷。此次教育部出台相关通知,也正是为了明确学校的管理权力,同时给予细则指导,确保学校管理科学合理、不失人性化。事实上,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是从健康角度来看,智能手机由于功能强大,同时在各类App下载便捷、娱乐性强的现实语境下,成年人都容易沉迷手机无法自拔,何况是自控能力较差的中小学生。长期沉迷手机的后果就是产生严重依赖,进而影响健康,中国中小学生近视比例近些年持续上升,长期盯着手机屏幕也是一大因素。二是从学习效果来看,智能手机无疑可以为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但现在的手机智能化程度比以前更高,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平台或社交圈“多快好省”地互相抄袭作业,而老师也利用手机布置作业,又进一步增长了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完成作业的惰性。

相较而言,带手机入校园的负面作用已经远大于正面作用,而相关的管理显然已经不能再停留在学校自主管理的层面,事实上,很多国家早已立法在禁止中小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故而此次教育部正式印发通知,将校园手机管理以往的模糊空间明朗化。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其实并非简单“一刀切”,而是有一定层次区分的,主要强调了“加强教育引导”,让青少年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同时设立了“校内沟通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一定程度满足了学生和家长通信联系。这意味着,既赋权给学校进行相关的管理,又通过细节化的设置避免让学校管理出现乱作为、暴力化管理的可能。

管理职责与权界的明确,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好事,同时也对老师、家长提出了要求,即在教育引导方面仍须下足力气,不仅在校园里限制手机的不当使用,在家里也需要家长严格督促和引导,不让孩子沉迷于手机,给孩子一个更健康的成长环境。

责编:胡元媛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