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科 > 详情
湖南发布“十三五”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成果 一批“国之重器”问世 “亿亩荒滩变良田”有望现实
时间:2021-01-21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记者 胡锐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1月21日,湖南省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过去五年,湖南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创新重点工程32项,投入财政资金4.69亿元,撬动社会资金配套投入20余亿元。

这些重大专项和重点工程展现了我省攻克“卡脖子”难题、保障产业链创新链安全可控的科技力量,彰显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增进人民群众福祉的科技担当;一批批“国之重器”产品在湖南相继问世,下一步,“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愿望有望现实。

“卡脖子”难题被攻克 人民福祉得以增进

“微晶石墨高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攻克了微晶石墨解离和浮选提纯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微晶石墨碳含量超过90%。通过新技术应用,我省建成了国内首条年产20万吨的微晶石墨浮选提纯生产线。目前,湖南正在全力打造千亿级功率半导体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快从“跟跑”到与国际巨头“并跑”的重大跨越。

2018年立项实施的“人脑重大神经疾病的分子病理机制研究及应用”项目,针对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孤独症等重大脑疾病进行研究,在全国范围建立了重大脑疾病的多中心数据库与协作网,开展遗传变异筛查。目前,已在全国68家医院推广应用,发现了潜在分子诊断和治疗靶点,并获国际发明专利。

针对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的问题,2019年立项实施的“湖南省出生缺陷协同防治”项目,在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等方面突破创新,构建了出生缺陷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制定了多种遗传性疾病的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地方标准和实施规范,实现多种疾病“孕前-孕期-出生后”的全链条防治、全人群覆盖,形成了出生缺陷精准防治的新模式。

一批“国之重器”相继问世 “亿亩荒滩变良田”有望现实

去年11月,磁浮快线在长沙开展车辆加载测试,速度达160km/h,为目前世界短定子直线电机牵引磁浮列车的最高速度,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商业化运用。2019年立项实施的“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实现我省在超级地下工程装备领域这一技术创新“无人区”加速领跑。项目团队先后研制出高原高寒铁路超级岩石隧道掘进机、钻爆法超级智能装备机群等。去年9月,又成功研制出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应用于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成为隧道智能建造的“国之重器”。

2018年立项实施的“杂交海水稻研究与应用”项目,鉴定水稻耐盐碱基因6个,开发水稻耐盐基因标记10对,选育耐盐杂交稻品种4个。其中,8个耐盐碱水稻示范区平均亩产达506.52公斤,示范面积5137亩。下一步,耐盐碱水稻有望大面积推广,实现“亿亩荒滩变良田”,可多解决1亿人的口粮问题。

链接:湖南将在能源、深海采矿等领域发力

湖南缺电,且用电负荷波动大,最大日峰谷差率接近60%,居全国第一。“大规模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重大专项,将对接国家清洁能源战略,研发大规模储能系统,建立储能电站,开发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研发交直流平稳换相和电网电压稳定的技术与装备,并开展试验示范,推动我省储能技术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深海采矿领域,湖南已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而“深海矿产资源开采关键装备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重大专项,将对接海洋强国战略,加快突破3000-6000米深海矿产资源勘探、采集与输送及其装备电能控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我省形成链条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海采矿装备产业集群,缓解我国陆地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现实压力。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湖南省急危重症急救能力提升与公共卫生应急救治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工程”,将对接“健康中国2030”战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完善急危重症高效救治体系,健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评估、决策、防控、救治协同机制,提升急危重症患者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