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6楼深读周刊 > 详情
医养中心,养老新归宿·现状丨医疗照护成众多家庭“养老负担”
时间:2020-09-27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杨昱
分享到

独生子女结婚生子,生活刚步入正轨,父母却三天两头住院,让小两口分身乏术;祖孙三代年龄呈“369”模式,一旦家中老人住院,压力却集中在孙辈的头上;对于认知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家庭,熟悉的家人竟成了陌生人,自己却不能专业照料……

随着父母一天天变老,曾经高大的他们,为这个家付出了所有的光和热,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无奈成为家庭的“负担”。高龄老人往往有各种基础疾病傍身,疾病偷走了老人健康的同时,也偷走了他们的记忆甚至尊严。

三湘都市报记者采访多个高龄老人家庭,子女都意识到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希望能有这样的专业机构,让家中老人快乐地享受晚年。

■记者 杨昱

故事一

“上有老下有小”,双独夫妻养老压力大

“小刘,今天能帮我值下班吗?我爸爸生病住院,得抽身去陪他。”“王老师,家里老人住院,小孩暂时在幼儿园里多待会,我忙完手头的事,就过来接他。”9月18日,正在上班的张莉接到家中电话,父亲因病住院了,等不及下班就匆匆离开单位。因为父母身体状况都不好,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今年37岁的张莉和丈夫孙明都是独生子女,因为一次偶遇,做销售的她与教书的他结识了。两人结婚后,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儿子,双方父母也是轮流宠爱着这个小宝贝。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夫妻俩却因为双方父母的多病总是手忙脚乱。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我们给父母买房时,选择了同一个小区,确保了‘一碗汤’的距离。”张莉说,老人的身体若是健康,全家的压力都很小,她和丈夫各自在自己的事业上拼搏,老人也会帮忙照顾小孩。平时,在家炖了一些补品,也方便给老人端过去。在张莉看来,家中四老都有养老金,物质上并不缺乏,而最缺的是精力。“一旦老人生了病,我们的生活就会被打乱。”

张莉说,自己作为单位部门主任,经常要开会、写各种报告,8小时之外的很多时间也耗在工作上,但总归能自己调整好节奏。但家中老人病了,她需要亲力亲为地照顾,“实在忙不过来时,只能请护工。”

问及是否愿意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张莉和孙明都明确反对。“父母养我们长大不容易,想在熟悉的环境下慢慢变老,这也是儿女应该做的。”孙明说,如果小区有日间照料中心,他是愿意家人去的,“父母体弱多病,日间照料中心会有检测设备,对于他们管理健康很有帮助。”

老龄化加速到来,年轻一代面临越来越大的养老压力。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独生子女们已经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睁开眼,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赚钱。当父母基础疾病多,三天两头住院,小两口分身乏术,更期盼家门口能有专业医疗机构来帮助老人。

故事二

祖辈父辈同时生病,对3位老人的照顾一肩扛

“磊伢子,来一下咯,我起不来,扯我一把……”“满妹子,我肚子饿了,帮我热饭。”凌晨3点,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社区某单元楼里,93岁的周力(化名)躺在床上扯着嗓子呼唤家人,2019年年底他被查出尿毒症后,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手脚也越来越不利索。9月初,因为没站稳,老人在厕所摔了一跤,右手骨折,没有人搀扶无法坐起身。

从睡梦中惊醒,外孙杨磊掀开被子起床,搀扶着老人进了厕所。老人口中的满妹子是杨磊的母亲王珊,听到父亲的召唤正准备起身,被杨磊制止了,“妈,你休息,我帮外公热。”杨磊披上外套,把放在床头柜前的那碗没动的蒸蛋加热,热好了,周爹爹却不肯吃,躺在床上哼哼着手疼。这碗蒸蛋已反复加热过多次,老人终是一口都没吃,“外公年纪本来就大,近年来越来越健忘,患病以后食欲也差了,现在只能吃些流质食物。”

“我妈妈也是60多岁的人了,身体也不好,经常会因为贫血昏倒在外面,曾经还惊动过派出所民警。”杨磊说,凌晨被外公唤醒的情况几乎天天发生,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中风,今年33岁的他至今单身,3位老人的照顾只能自己一肩扛。

“因为养老问题,没法将更多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过想到家人曾经为自己所付出的,这些都不算什么。”杨磊说,家里的老人虽然都有退休金,却舍不得花钱请人照顾,自己一个文科生,没有专业的医护知识,光靠一腔热情很难照顾好3位老人。

像杨磊这样的“369”家庭(祖孙三代年龄在30、60、90岁)还有很多。老人一旦生了病,年轻一代不仅要面临养老的重压,还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照顾。由于没有医护技能,照顾老人往往大打折扣。

故事三

可敬的长辈变成了“陌生人”

“我妈妈快90岁了,患上了认知障碍症,家里人都不认得,智力跟婴儿一样。有时闹腾起来,全家都没办法,最长坚持27小时不睡觉!”家住长沙市天心区黄土岭社区的刘娟今年58岁了,读书时就是班上的文艺骨干,现在还经常会收到老同学的聚会邀请,可她却很少参加,因为要24小时陪伴失能失智的妈妈。

对于妈妈的照顾,刘娟很用心。“她每天吃的东西,我都是按照营养来均衡搭配的,在搅拌机里打成流质后,再一勺勺喂给她吃。”刘娟告诉记者,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妈妈除了不能正常思考讲话,身体还是比很多同龄的老人强得多。

“妈妈是女强人,以前为了照顾我们,拼了命地干活,是全家的精神支柱,可谁曾想,晚年竟连家人都忘了。”刘娟说,1997年,自己的妹妹因病离世,妈妈因此受了刺激,开始沉默寡言。久而久之,患上了抑郁症,每天茶饭不思。一次,因体力不支摔倒,伤了头部,也慢慢患上了认知障碍症,“随着年纪增大,她的病情更加严重了。”

刘娟也曾去过多家养老机构考察,但最终还是没让妈妈入住,而是坚持自己来照顾。“很多养老机构都标榜有能力照顾失能失智老人,但即便里面有专业的护理,还是比不上家人上心。如果妈妈没有患病,我可以安心让她在养老院生活,但现在这种状况,我想给她最好的晚年生活,让她有尊严地活着。”

对于很多类似家庭而言,老人失能失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能保障老人生活质量,颐养却很难保障康养。养老机构医疗专业水平有限,对一些多病或者失智的老人照顾能力有限。为家庭付出了一生心血的他们,无奈成为家庭的“包袱”。

链接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大势所趋

随着老龄化趋势加剧,高龄老人规模扩大,老年护理和医疗的需求更加迫切,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从老年人收入水平提升、涉老科技创新、社区医疗功能强化等现状可以获悉。

老年人收入水平的提升,能有效带动其对生活照护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从而导致医养结合服务消费能力不断提高。而“智慧社区养老”“机器人养老”“新零售养老”出现,5G远程手术、5G医疗监控等科研产品的研发和普及,实现了病历共享、日常监护、远程医疗等功能,从而构建养、护、医一体化的医养结合体系。未来,“互联网+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将十分具有发展前景。

今年,疫情的暴发,让社区医疗保障能力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社区防控成为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础环节,社区医疗功能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社区医养结合能力将得到大力强化。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