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黑名单”来了!湖南通报第一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失信行为企业和个人
时间:2020-06-15 来源:三湘风纪
分享到

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失信行为“黑名单”的通报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省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和省纪委监委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为加大对失信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规范市场主体的从业行为,现将湖南省铁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赵薇等36名个人列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第一批失信行为“黑名单”并予以通报。通报名单中的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有的相互串通投标报价围标串标,有的以行贿方式获取工程项目,有的出借或者挂靠资质,有的中标后将工程项目转包、违法分包。这些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守法经营者利益,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破坏营商环境,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这些企业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联合惩戒,在惩戒期限内(自发布之日起一年内)限制其从事招投标活动,取消享受财政补贴资格,强化税收监控管理,提高贷款利率,让失信违法者“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付出应有的代价。

维护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秩序,是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责任。各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加大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违规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那些肆无忌惮、严重扰乱招投标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期间顶风作案、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和个人,要坚决纳入黑名单,予以通报曝光,实施联合惩戒,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参与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市场主体、中介机构、评审专家要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抵制各种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行为,共同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要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举报,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附:



让黑名单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6月15日,省工程建设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办公室向社会通报曝光一批黑名单,坚决向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失信违法行为说“不”,释放出失信必受惩的强烈信号。

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市场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竞争激烈,是腐败现象多发频发的重点领域,也是一些失信违法者浑水摸鱼、捞取巨额利益的重灾区。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和个人罔顾商业道德,肆意践踏法律,有的借用冒用领导干部名义,到处打牌子、提篮子;有的腐蚀拉拢领导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搞量身定做、明招暗定;有的弄虚作假,出借或挂靠资质;有的串通一气,组织围标串标,让守法的投标者望而却步;有的评审专家徇私舞弊,拿手中的评审权卖人情、换好处;有的项目施工不履约,随意变更,非法转包分包。这些行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污染社会风气,导致一些地方招投标市场市场乱象丛生、潜规则盛行,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症。不让这些企业和个人付出应有的代价,诚信守法者的利益难以保障,正常的市场秩序难以形成,优良的营商环境更无从谈起。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为什么管不住市场的乱象?根子还在于制度的执行缺乏刚性。整治招投标市场顽疾,必须拿出钉钉子精神,一项一项制度落实,一个一个问题整治。黑名单制度并非新鲜事物,关键是要让它通上电,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各级监管部门不能讳疾忌医,不能投鼠忌器,只要是失信违法者,一律都要纳入黑名单。不仅要让他们曝光出丑、无处遁形,而且要让他们“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寸步难行”,在惩戒期内,相关部门要实行联合惩戒,限制其从事招投标活动,取消财政补贴资格,列入税收重点监控对象,限制申报有关资质资格。

诚信守法是企业行稳致远、做大做强的正道,是个人事业健康发展、安身立命的根本。随着反腐败斗争和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化,制度的笼子必将越扎越紧。一时的投机取巧,也许能换来暂时的利益,但最终必然是得不偿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广大市场参与者特别是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诚信观念和法治意识,自觉抵制各种弄虚作假、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把我省招投标市场建设成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市场。

(申纪言)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风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