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快评 > 详情
三湘快评丨“熊孩子打赏”有了法律兜底,就能高枕无忧?
时间:2020-06-10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评论员 张英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未成年人在网络上进行游戏充值、打赏,蒙在鼓里的家长是否可以申请退还?6月8日上午,警方通报了一则案例:浏阳警方帮助一名母亲追回了1万余元的“熊孩子”“打赏金额”。(详见本报6月9日A07版)

最近几天,有关“熊孩子”游戏充值、打赏的新闻出了好几起。湖北十堰一名9岁的小女孩因为私下玩游戏充值3万多元,被家长带到派出所“自首”;辽宁葫芦岛市14岁的女孩因为游戏充值6万多元,被父母发现后自杀身亡……

未成年人自制力差,游戏容易成瘾,而现在的网络游戏、各种视频数量繁多,防不胜防,导致不少未成年人欲罢不能,沉迷其中的后果首先就是“烧钱”。也正因此,前不久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二)》,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浏阳警方此次帮助追回“熊孩子”打赏金额案例,就是在法律支持的基础上做出的执法行为。这让家长们松了一口气:最高法明确表态,该类付款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需要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才能发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认,则该行为无效,由此取得的财产予以返还。这有力地保障了家长的权利,让他们不需再为熊孩子“背锅”。

然而,追回“熊孩子”私下充值、打赏的钱,也引起了争议。有人就认为,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打赏可退还,很可能致使部分家长放松对未成年人的约束与管理,将自身责任丢给社会。

这个担心也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须尽到监护责任。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一旦一掷千金的虚荣心满足后,充值和打赏的钱还能追回来,孩子会产生“未成年人犯错不用负责任”的错误认知,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如今不说青少年,一些三四岁的幼儿拿起手机都操作得十分娴熟,而一些家长因为没时间陪孩子,就以手机代替,让孩子“自得其乐”,这就导致了不少孩子对手机依赖成瘾。另外,虽然大部分网络游戏、直播平台都开设了青少年模式,也添加了相关“需监护人同意”等说明,但在青少年模式下,仍有一些诱导性、鼓励性的充值打赏弹窗。

法律支持追回“熊孩子打赏”是一种人性化的立法规定,这不代表家长就可以放松对孩子的管束,在法律为互联网填补漏洞的同时,家长的监护管束也应跟上步伐,除了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之外,在涉及网络支付的账号上,也应该添加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设置个复杂的密码,再比如,尽量多陪伴孩子,不让孩子与手机为伴等等。

说到底,管束“熊孩子”最重要的还是来自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法律虽已为“熊孩子”造成的经济损失兜底,但在“熊孩子”的管理和教育上,家长们显然任重道远。

责编:陈香云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