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宁心|一江碧水浩荡东流——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切嘱托两周年之际
时间:2020-04-25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分享到

一江碧水浩荡东流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殷切嘱托两周年之际

宁心

(一)

四月春浓,长江绚烂正佳期。江豚跃、白鹭飞、麋鹿奔,水碧草青,一派勃勃生机。

两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时,专门来到湖南岳阳,实地考察了位于长江沿岸的岳阳市君山华龙码头和城陵矶水文站,察看非法砂石码头取缔及整治复绿、湿地修复情况,了解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综合监测管理等情况。

“绝不容许长江生态环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继续恶化下去,一定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习总书记深情勉励湖南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好一江碧水”。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情真意切,激励奋进。

(二)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今天仍然是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观国内,万里长江似巨龙腾飞,以占全国21%的区域面积承载着全国40%的人口和45%的经济总量;看全球,中国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开放体系,促进对内纵深发展、对外改革开放行稳致远。有人生动地形容,中国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势待发的长弓,而长江就是那支划空而出的锐箭。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标定了根本航向。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总书记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前提是坚持生态优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逐步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快与慢、加与减、破与立、新与旧、治标与治本、当下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关系的系统思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真理光辉。学思践悟讲话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就是在不断增强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力。

“川迥洞庭开”,湖南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长江经华容塔市驿,至临湘铁山嘴,在湘岸线长达163公里。全省大大小小5000多条河流汇聚湘、资、沅、澧“四水”。“四水”汇洞庭、洞庭通长江,全省96%以上的区域都属长江流域。湖南是水资源大省,同时作为农业大省、有色金属之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面临不少挑战。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湖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水是生命之源、生存之本、生产之基,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同时统筹好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就是守护水之根本。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与环保协同共进,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成为三湘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美丽湖南形象的发力点,就是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长江为湖湘工业文明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同时,保证“一湖四水”清水长流、岁岁安澜,就是为全面小康提升成色,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作出应有贡献。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调研的重要讲话和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湖南而言是严肃的政治任务、神圣的使命担当。

(三)

不负殷殷嘱托,扛起职责使命,湖南用行动作答。

两年来,我们全力守护长江岸线。不符合环保要求、未经审批擅自建设的港口码头全面关停,洲滩、关停码头全部复绿。破解“化工围江”困局,推进距离长江湖南段和洞庭湖、“四水”干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对沿江工业园化工企业入驻“一脚踩死”。与此同时,对长江大堤外滩的裸露滩头、大堤内垸的宜林地植树种草,对沿长江可视范围内的宜林地、矿区和裸露山体补植复绿。从立下规矩、划定红线,到壮士断腕、铁腕治江,再到保持定力、整体防控,163公里长江岸线逐渐变身美丽“风景线”。

两年来,我们协同治理“一湖四水”。早在7年前,湖南启动省“一号重点工程”,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沟渠、塘坝清淤疏浚,禁养区全面退养,非法砂石码头全面关停,核心区上百万株欧美黑杨放倒“清零”,下塞湖1.8万多米矮围全部拆除,湖区矮围网围应拆尽拆……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不断深入。通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把对领导干部的审计从“审钱”延伸到“审地”“审水”“审空气”;在五级河长制的基础上全面建立湖长制,4.3万余名河(湖)长巡逻在一线。党员干部冲在前,聚焦问题集中攻坚,“一湖四水”去浊扬清。

两年来,我们坚定退旧育新、转型升级。旧的方面,粗钢、烟花爆竹、煤炭产能陆续淘汰,“散乱污”企业、涉重企业不断关停;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饮用水水源地整治,拉条挂账、对标对表。腾笼换鸟,换来的是“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崛起、智能化生产基地涌现、移动互联网飞速壮大、承接产业转移迈向中高端。流域地区现代农业、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风生水起,发展从“黑乎乎”变为“绿油油”。

会看城市的人爱看城市的河流,看看真正的功底在哪里。

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却已焕发新颜:湘江源头,掬水可饮;一湖四水,水清岸绿;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相得益彰,绿色转型与创新发展彼此促进。湖南做足“水功夫”,甘泉润民心。

(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周密部署、务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带来深刻启示。

从水浊水污到水清水甜,见证的是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2018年我省雷霆整治洞庭湖下塞湖非法矮围,举旗除“黑恶”、亮剑毁“伞网”,体现了通过动筋骨“治疗”焕发干部队伍“精气神”的鲜明导向。两年来,各级领导干部深化了思想认识、形成了行动自觉,充分发挥了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去年8月,中宣部追授“洞庭卫士”余元君“时代楷模”称号。余元君为根治洞庭湖水患倾尽一生,是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嘱托的先锋模范。“守护好一江碧水”,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认识和把握生态环保问题,在思想上补课,在工作中补缺,脚踏实地把每一个环节处理好,才能真正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到实处。

从任性江河到水利百姓,体现的是发展理念的巨大转变。以往,母亲河深陷病痛,而粗放式发展也如劣币驱逐良币,挤压着“高质量”的发展空间。两年来,我省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监管执法尺度之严,水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的背后,是各地主动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主动杜绝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冲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要靠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绝不是说不要发展,而是以生态保护倒逼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

从一湖之治到流域之治,彰显的是制度和法治之效。两年来,《湖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重磅出台,系统推进江河湖泊科学治理;《湖南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强力施行,助推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湖南省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实施方案》《湖南省主要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分类实施,覆盖河湖治理“神经末梢”……不断完善的制度体系,为水环境治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基座。“守护好一江碧水”要算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就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五)

这是一场比拼定力、毅力的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突出问题、存在的短板弱项。

一些重点水域水质仍然不达标、城市污水管网配套和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还不健全,农村地区还有大量黑臭水体、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亟待处理。有的地方环境治理进度慢、问题整改不到位,有的地方招商仍然“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还不高。在今年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可能重新抬头。

一切的犹豫观望、畏缩不前都要抛弃,一切的“穿新鞋,走老路”都要丢掉,一切的敷衍塞责、欺上瞒下都将被问责。越到后面“硬骨头”越多,越要咬紧牙关持续攻坚。

近日,两则关于长江的消息激动人心。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意味着长江保护的立法进程按下快进键;二是自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开启“常年禁捕”,从而更好守护长江生物基因库。2020年,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各项工作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阶段。

4月,长江流域首个巨型“胶囊”形散货仓库在岳阳城陵矶港顺利封顶,一座公园式的新型港口已然成型。港口外,岸芷汀兰,气象开阔。

风光宜人,时光催人。“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让我们赓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传统,传承“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基因,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盼,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担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谱写新时代“长江之歌”的湖南新篇章。

原载《湖南日报》(2020年4月25日01版)

责编:陈舒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