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湘快评 > 详情
三湘快评 | 不透明,慈善机构怎能规避信任危机
时间:2020-01-21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英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吴花燕事件”最近可谓沸沸扬扬。据媒体报道,“中华儿慈会”旗下的“9958”募捐平台以吴花燕之名发起的募捐善款高达百万,然后转到吴花燕手中的只有2万,事后,“9958”的主要负责人王昱被媒体披露利用善款进行投资理财等不当行为,一时间,该慈善组织被置于风口浪尖。20日, 中华儿慈会在其官方微博回应吴花燕善款处理情况,表示善款将退回给捐助人。(1月20日新湖南)

关于吴花燕的善款运用,人们最大的愤怒来自于“9958”只给了2万元给需要救治的吴花燕,剩余善款几乎都被挪作了组织自身的投资理财。慈善组织将钱款用于投资理财,这本身并不算离谱,因为中国的《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开展投资活动”是许可的,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慈善组织应当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充分、高效运用慈善财产,在确保年度慈善活动支出符合法定要求和捐赠财产及时足额拨付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投资活动。”说得很明白了,首先你得及时足额拨付,然后才能用剩余或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活动,显然,吴花燕的善款拨付是远远没有到位的,因此人们绝对有愤怒的理由。

慈善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一种道德活动,表达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情怀。这表明,慈善组织与社会其他组织不同:它更多需要的是道德上的自律,即慈善组织自身必须具有强烈的道德使命感。除了自律,还应该公开、透明,随时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让人们看到这一道德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正如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前主席卢塞尔所言:“慈善事业要有玻璃做的口袋。”因此,慈善机构拥有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是规避信任危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说到底,慈善机构屡屡引发质疑,还是运作过程欠透明所导致的。2018年7月27日,中国民政部通过了《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里面列出了慈善组织应该公示的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内容、实施地域、受益人群、来自公开募捐和其他来源的收入、项目的支出情况,项目终止后有剩余财产的还应当公开剩余财产的处理情况。项目实施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项目实施情况。”而作为儿慈会旗下最重要的慈善平台,“9958”在吴花燕事件之前根本不为人所知,人们更不清楚其运作模式,这也充分说明了透明度严重不足的实情。

我们应该还记得郭美美曾经引发的“中国红十字会”信任危机。每当类似的事件发生,总会让无数捐款人感觉到善心被滥用,而一旦引发信任危机,那么对向慈善机构寻求帮助的后来者便会极其不利。无论是法律法规的实施、执行,还是慈善机构加强自身的自律和内部监管,或者是引进专业的第三方评审机构,都是增强慈善机构透明度的办法。另外,在完善法律,增强第三方监管的同时,也需要慈善基金会等筹款机构改进筹款方式,不靠贩卖悲剧来引发共情,而是能科学冷静地提供信息,帮助公众做出最优的选择。

责编:陈香云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