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详情
两会热议丨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时间:2020-01-14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记者 黄京 杨斯涵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记者 黄京 杨斯涵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近日,湖南省教科院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发现,我省有20%左右中小学生需要心理健康辅导或干预,心理健康教育日趋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刚需”。

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件事,也一直备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省如何开展有效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1月13日,在省两会现场,省人大代表魏岳林提交相关建议,要加强心理咨询机构的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

心理辅导课程缺乏,怎么办?

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设教学交流平台

中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不仅只是学习知识,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心理素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尤为重要。在走访中,魏岳林发现,目前有部分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就算有,其课程多数挂靠班级活动课、地方课程或者其他的校本课程进行管理。此外,记者还发现,目前教师教学参考书目录中仅有2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书”。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不够,教学体系不完整……这样怎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好的心理呢?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教研员彭玮婧认为,想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关键。学校应该要根据教育部《纲要》要求和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发各学段有机衔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确保开课学校、学段、年级和学生全覆盖;同时编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经审定后进入“湖南省中小学教学参考书目录”,装备全省所有中小学校;还要建设全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平台与教学交流平台,探索建立跨学校、跨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同时,魏岳林表示,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在于是否有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他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列入到师资培训计划中,对教师进行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专家指导、短期培训。

“原则按师生比1:1000为中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并通过聘请兼职教师、走教支教等方式,实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彭玮婧建议,建立心理教师准入制度,原则上必须具有心理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暂不具备任职资格的教师,须参加市州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岗位能力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加大中小学心理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省内师范院校设置心理学相关专业,扩大招生办学规模,探索中国特色的心理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国培”、“省培”项目,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和教师资格考试、新教师录用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2017年我省就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中小学教职工附加编制比例的因素之一。

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少,怎么办?

加快实现1000人左右学校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新生长点,但青少年辅导、救助工作体系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据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心理机构良莠不齐且收费高,如长沙的社会心理机构目前咨询收费500-1000元/小时;正规医疗机构倾向疾病治疗且挂号难,全省开设心理门诊的公立医疗机构不足40家,且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紧缺(全国不超过500人)。

“聘用有专业资质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魏岳林认为,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机构给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鼓励各地政府和高校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公益性心理健康服务,尽快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政府指导价制度。支持引导专业社工、志愿者面向社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彭玮婧建议,组建高水平学生心理危机专家辅导团队和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鼓励和引导高水平专家学者、医务人员、高校教师、有心理健康相关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心理专业大学生等加入,定期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宣传、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同时针对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组织开展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务。

彭玮婧呼吁要尽快适应新形势,出台加强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省相关部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职责,出台配套措施,建立部门协同、定期调度的工作机制。明确由省财政按年生均10元的标准单列经费,支持全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相关条件设施建设;加快实现1000人左右的中小学校和所有乡镇中心校全面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对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各地布局建设区域性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予以保障。

想要营造好的社会环境,怎么办?

加强心理健康防护网建设

“沉迷网络、过早参加成人化活动等都是导致中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魏岳林看来,良好的社会环境造就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而这一点就必须通过整治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娱乐场所、治理学校周边不良环境来完成。

“引导中小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使用电脑和智能终端设备,预防网络沉迷和游戏障碍;加大对网络内容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网上与中小学生有关的非法有害出版物及信息,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短视频、教育类APP等,打击网络赌博、血腥暴力、色情低俗等网站和APP,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彭玮婧建议,媒体和学校可以“5·25”心理健康日和“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成立省、市、县三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快建设全省开放共享、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平台,开展全员建档,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精准识别与处理,建立起各学段有效衔接的学生心理发展全程跟踪机制。

此外,学校还应该主动邀请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及家校网络互动平台作用,学校与每个家庭每学期直接沟通联系1次以上;同时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妇联、文明办、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等作用,加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依法落实家长教育监护责任。

责编:陈舒仪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