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旅 > 详情
2019“湖南考古汇报会”长沙举行,七星墩遗址:湖南最大史前城址建于5千年前
时间:2020-01-08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1月8日讯(记者 吴岱霞)今日,2019“湖南考古汇报会”在湖南省博物馆报告厅举行。专业的考古一线工作者和湖湘考古志愿者共聚一堂,听考古人回顾、总结、分享过去一年中考古勘探、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一系列工作与收获。

七星墩遗址:双重城壕结构在湖南尚属首次发现

从2017年国家文物局设立“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以来,湖南省文物考古所围绕“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这个子课题,在华容七星墩、澧县孙家岗、澧县鸡叫城、石门宝塔等遗址连续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其中,七星墩遗址项目负责人王良智介绍,七星墩遗址位于湖南省华容县东山镇,作为“考古中国——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支撑点之一,自2018年开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其开展主动性考古工作。

七星墩遗址考古发掘,作为湖南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其内外两圈的双重城壕结构在湖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对研究史前城址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考古工作者对城墙进行了解剖,重点了解其形制结构和年代。王良智介绍,七星墩遗址内城是长方形的,外城是椭圆形的,这种外圆内方的城址可以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属首次发现。其城墙始建年代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是建于5千年前,使用时间延续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

王良智说:“城池的功能;住在内城与外城里的人是否存在地位、身份上的差别;在设计城池的时,是否根据当时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将天圆地方这个概念融入到城池的建设中;城里有没有贵族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在什么地方;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回答。”

卢保山遗址:长江中游史前城址群中位置最南的一座城

2019年,湖南考古人员对南县卢保山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卢保山遗址位于一处比周围高出约1~4米的台地上,经钻探,四周均发现城墙遗迹,城墙外侧往北还见有壕沟。根据调查勘探情况,可初步断定卢保山遗址是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不晚于石家河时期的史前城址,其主体时代是石家河文化时期。已有考古成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在史前时期共发现有20座城址,史前文明达到顶峰,文化影响辅射一度北进中原。这一时期整个长江中游地区文明的中心是湖北天门山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的石家河古城。虽然卢保山遗址的城址面积仅10万平方米左右,相对而言,其面积和规模均较小,但该城址是目前为止长江中游史前城址群中位置最南的一座。卢保山遗址的发现将为长江中游史前城址群的研究增添新的材料。

链接

四方城:秦人最早进入湖南的历史见证

2019年湖南历史时期的考古工作项目众多、工作扎实。发掘包括石门宝塔遗址、汨罗螺丝山遗址、益阳潭溪口遗址、溆浦马田坪墓群、保靖四方城王堡墓群与洞庭墓群、蓝山牛承村与刘家古墓葬、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老司城遗址等一大批遗址与墓葬。湖南考古人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考古来揭示湖南华夏化形成的过程和湖湘文化形成的过程,从而复原湖南的历史。

其中四方城王堡墓群是四方城从战国晚期至秦、再到西汉早中期的历史见证,这一时期正是四方城悠久历史的精华浓缩,体现了四方城城址经历了战国晚期的楚秦战争、秦人入境、再到西汉政权建立这段历史。

通过考古发掘,可以看到这段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在四方城先民生活上的投影,也是秦人最早进入湖南的历史见证。考古人员从王堡墓群的墓葬形制变化、随葬器物时代特征的变化,观察到秦人伐楚这段历史对四方城的影响。

而洞庭墓群时代自西汉早期一直延续到东汉,时间上没有缺环,完整再现了四方城先民在汉代的丧葬习俗和生活状态,对于了解汉代四方城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此外,龙山里耶秦简出有“迁陵以邮行洞庭”简牍,指将公文或信函从“迁陵”送到“洞庭”。曾有专家因地名推测,秦洞庭郡郡治或在保靖四方城对岸的洞庭村。此次考古发掘在附近未发现秦代建筑基址及同时期人类活动遗迹,基本否定了该说法。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