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纵览 > 详情
守护54年,他想帮抗日英烈“回家”
时间:2019-10-24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记者  黄亚苹

“他们都是父母的儿子,却远离亲人,为保家卫国流血牺牲,值得后人瞻仰。”10月23日,回忆起那段悲壮的抗战史,73岁的刘金国背过身,用衣袖轻轻擦拭着眼眶里噙满的泪水。

1965年,18岁的刘金国在长沙市春华镇金鼎山村一处田坎旁,发现一块用墓碑临时搭建的小桥,墓碑上刻着“中央阵亡将士”六个大字,于是将其小心珍藏;44年后,他找到与墓碑宽窄完全吻合的碑穴。

一段有关长沙保卫战中牺牲英烈的英勇事迹也随之逐渐浮出水面。目前,刘金国已经为其中10位英烈找到后人。而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已确定身份的118位抗日英烈的名字刻成墓碑。

【故事】  墓碑与墓地44年后相逢

“1965年,我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被下放到春华镇金鼎山村当锄工。有一天,我在田埂边发现这块用来垫脚过河的石碑,上面刻着‘中央阵亡将士’六个大字。”刘金国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他年少时从长辈口中听闻,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曾与侵华日军在春华山进行了激战,便大胆猜测这可能是抗日将士的墓碑。

时间一晃到了2009年,刘金国在春华镇做起了茶油买卖。一天,在吴寺冲组收茶油时,他意外地发现一块无碑无名墓地,俯身细看,竟发现碑穴的痕迹与此前收藏的墓碑宽窄完全吻合。经过尝试,那块他珍藏了44年的墓碑与墓穴合在了一起。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等待,墓碑终寻其主,一段有关长沙保卫战牺牲英烈的英勇事迹也由此流传开来。尽管彼时的刘金国在春华街上靠补轮胎维持家庭开销,生活并不宽裕,但他还是从微薄的积蓄中掏出1000元,在墓碑下建好底座,修复了墓碑。

后来,经长沙县文物局考查,“中央阵亡将士墓”被列为文物保护点,原本长满杂草的墓地如今已被修复成一座纪念园,刘金国也成了文物保护员。

【心声】  历史值得被后人铭记

10月23日,走进刘金国家挂着轮胎装配维修招牌的堂屋,三湘都市报记者看到,两侧摆满了各种型号的轮胎及汽修工具。穿过长着青苔的天井,由两间卧室改装而成的民间历史陈列馆映入眼帘,屋内贴满了与抗日战争阵亡将士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这都是日寇侵华的证据,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刘金国指着陈列室一幅近两米高的彩色地图,颇为激动。贴近细看,地图上准确地标注着中国矿产分布、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和线路,而北京、上海等地还被标注上了密集的投弹标志。

不顾天空飘着的小雨,身材单瘦的刘金国穿着磨破了袖口的单衣和有些泛白的解放鞋,戴着斗笠,领着记者来到距陈列室约500米外的春华山抗战纪念园。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习惯与英烈们“相处”的生活,每隔几天便会来此打扫墓地,扯去墓碑上的野草,拨掉挂着的虫网,为墓碑准备几朵野花。

【愿望】  想为118位确定身份的英烈刻墓碑

“2018年10月,我接到一个来自山东泰安的电话,对方想寻找57师步兵指挥官李翰卿将军的墓碑。”刘金国表示,这个电话,也让他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在查询历史记载后,他在春华山以北约3公里的长沙县果园镇古楼村烟棚组,又发现了一处埋葬牺牲官兵的大型墓地。当地村民周先生表示,曾在此地见过李翰卿的墓碑。由此,他为牺牲将士李翰卿的后人达成心愿。

截至目前,刘金国在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及湘浙两地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团队的帮助下,已相继找到了李翰卿、裘彩贵、蒋孔一等10位浙江籍牺牲将士的后人,118位74军浙江籍阵亡将士身份得到确认。

“山上还有很多战壕和无碑的坟墓,我会继续帮烈士们‘回家’。百年之后,我也希望自己跟他们‘在一起’。”今年已73岁高龄的刘金国表示,自己还有一个愿望,就是为上述118位英烈刻一块石碑,放入纪念园内。

历史背景

第二次长沙会战,74军58师全体将士为国捐躯

1941年9月,时值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本侵略军急于打通湘北至长沙的通道、一路南下,集结12万兵力进攻长沙。当时,有着“抗日铁军”之称的中国74军奉命从江西新余出发,直奔长沙东30公里的春华山高地阻击日军,但74军行动情报不幸被拦截。9月25日,74军58师与日军第3师团首先遭遇,双方对几个重要高地展开拉锯战,双方后续部队纷纷集结加入战斗。日军派出超我军数倍兵力,动用飞机、大炮甚至释放毒气弹。

经过3天的惨烈战斗,顽强的74军将士们同日寇殊死对抗,重创日军主力。最终,74军58师的将士们无一幸免,在此次战役中为国捐躯,鲜血染红了春华山集镇街前的河水。

责编: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